跳至主要内容

Google的广告模式为什么值得学习?

【互联网充斥广告的现状及原因——理性区分广告的利弊及其驱动力——Google的广告模式举例及其优势——一个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应该具有的品质】

广告推广作为营销的重要部分,可以说只要有市场,只要有竞争,就一定有广告的用武之地,现在的互联网公司无不从中受益。Twitter的信息流中谨慎地夹杂着推广条目,Facebook的右边赫然显示着赞助商的链接,Youtube的视频前面一般都有时长不等的广告推广。博客和新闻网站也同样在醒目的位置张贴着广告商的信息,甚至在私人邮箱里面也能够看到广告链接和广告性质的邮件。国内外网络环境不同,互联网公司的广告推广模式各异,但所有的网络内容提供商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是从广告赞助商那里分一杯消费者的羹。总之,只要接入互联网每个人都将被广告所包围,当然,相比较与网络,现实生活那就是一个广告的海洋。

这种现象的原因很明了:资本的逐利性质。有利可图的事情才有人去做,只有在有利润的刺激下才能继续扩大规模追求更大的利润回报。这既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每个人的天性。现在我有产品需要人消费,消费者不一定必须消费我的东西,那广告商在中间就有事可干了:让消费者消费特定的产品。多么简单的程序,只要有消费,可以说至少是三方受益。因为网络广告而生存下来的数以万计的中小型企业和个人户才促使了社会经济的真正繁荣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广告代理商功不可没。

但是,个人和企业的趋利性使得网络广告良莠不齐,既有顶尖品牌的推广链接,也有而且是大量的钓鱼网站性质的恶意链接,在这方面更多的是在搜索引擎的页面显示出来,SEO技术的发展使得搜索引擎公司不得不不断修改算法程序或者开发出新的网页抓取系统。搜索引擎公司不仅担心有没有广告商找自己做广告,也担心有没有人来自己的网站搜索关键词。

所以网络广告的利弊皆有,满眼讨厌的广告的确让人心烦,适当控制广告投放的网站则令人赏心悦目,但这个网站如果能够生存下去并不断的给它的网民带去更新更好的体验,我们就必须容忍这个网站存在广告的链接。豆瓣在这方面一直在摸索,似乎还是小心翼翼的,毕竟豆瓣网友的黏性来之不易,饭否的确做到了没有任何商业广告的推广,但它必须依靠其背后的靠山生存。

如果说Google的诞生是源于年轻人的激情设想,那么Google帝国的崛起绝对要归功于其强大的广告服务,是广告成就了包括Google在内的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市场经济大繁荣。现在来看Google的广告模式是怎样的。

1.Youtube。视频网站的广告模式基本上就是在视频前面播放广告或者插播广告,但Youtube做的就不一样。据我所知,Youtube上面的视频分三种广告类型:无广告、15秒左右和更长(90秒左右)。有广告的视频有时候允许用户在5秒钟之后跳过而不需要用户成为高级用户或下载什么播放器种种限制。还有部分视频完全无广告,页面广告链接也能够手动关闭。还有最后一招,设置中选择“不允许在我的视频旁边显示广告”,但Google警告“系统只会在您拥有全部权利的视频中显示广告。选择此选项会停用您为视频设置的所有获利选项。”
跳过广告

那网友为什么不直接点击跳过按钮直接看视频内容?很多人肯定会这样做,那么长达1:30秒的广告怎么存活?这就要考验广告商的广告推广能力了。能否用广告把网民留在广告页面长达90秒而不选择离开?唯有把广告做好。不然就投放15秒的短广告,等人反应过来基本上就放完毕了。必须承认长达90秒的广告的确不错,有时候是影视剧的剪辑,真正的广告必须做的足够引起人们的兴趣。比如一个饮料公司的广告:baby&me / the new evian film(Youtube/优酷)。至少我是看了好几遍,虽然这只是一个广告,但里面有创意,给人很甜蜜的感觉。订阅了该公司的Youtube主页,发现好多这方面的视频,都不是很短,但宝宝萌的可爱有多少人是喜欢看到的?

Youtube广告

这就是Youtube的特点,相比较来说,非强迫性的推广广告内容所产生的力量要更大一些。把选择权交给网友和广告商,Google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所拥有的就是影响力。之前看《纸牌屋》的时候每次都会在播放过程中直接插播广告,之前也有大概50秒的广告,分成了好几个产品,想要去掉这些广告只能安装播放器而后者会带来更多的广告和推广。我的这个经历想必很多人都有体会并习以为常,毕竟这种美剧要是在国外看还需要花钱。但我想说的是我们的策略相比较来说还不够成熟不够人性化,把广告做的易于接受不是能更加有效的发挥广告的作用吗?美国人没有我们这么好的资源可以免费看很多电影电视剧,但他们有更好的网络体验,具有人性化、定制式的内容有时候甚至能够成为生活中的惊喜,就像我无意中看到的上面的那个视频的感受一样。

2.Gmail。Gmail作为经典的邮箱服务品牌,承担了Google广告代理的重要部分。或许我们说要是邮箱没有广告该多好,当然这是可能的,选择“广告设置”可以控制那些广告不会被你看到,但Google告诫说“免费的网络服务和内容要靠广告收入来维持。”免费安全的云邮箱服务需要广告商的资金来支持,而Gmail一直坚持了文字式的广告模式,毫不打扰用户的邮件阅读过程。以用户的利益为至上利益并不会与广告商产生矛盾,相反,用户群体的稳定性增长能够保证广告商的持续性广告投入,Google从中赚到了不少好处。

Gmail邮箱广告

3.Google其他服务。Blogger是Google的博客服务平台,用户或企业可以搭建自己的博客,投放广告并能够从中获取回报。但只要你不想要广告跑到自己的博客上面,那就不会有任何广告出现。Drive是云端硬盘服务,存储自己的数据并可以适当共享,无广告打扰。Earth是地理位置服务,除了专业的地理信息和有趣的操作体验再无其他。Google搜索是其核心广告投放地,但任然保证了自然搜索结果的良好排序,广告出现在上方阴影区和右边,也不会占据较多的自然搜索结果区域,经常性的算法更新保证了钓鱼网站的大量消亡。所以,即使有广告,也不用担心自己不知道,正是这种良好的搜索体验使我形成了使用Google搜索的习惯。

4.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做法。Twitter作为国外知名的社交网络,在广告方法非常谨慎,在信息流中偶然能够看到被推广的消息,但绝非每次出现。具体分析可见知乎问答作为 Twitter 用户,为什么我感觉不到它有广告?Twitter 的广告营收模式是怎样的?。可能Twitter的这种模式并不适合在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中国——土生土长的人,但这的确有利于阅读消息,因为除了短消息你什么都看不到。

上面没有提到Facebook因为FB有大量广告盘踞在右侧,更没有提及微博,更没有提及Google+,因为,但必须强调的是,Google+至少在现在看来还未出现广告内容。前几天在网络上看到有人说中国的微博可以评论而美国的Twitter不能评论,她的意思大概是说评论不能在原信息下面看到,我想说国内模仿Twitter的不是微博而是饭否(无转发无评论数据),最像微博的应该是Google+,可转发可评论有数据,Twitter有数据但第三人无法看到。通过这种对比来表明十分合理是否开明毫无意义,要比较那只能说明是没什么比较的只好那“能否评论”来比较了。我想说的是别人的营销模式更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模仿。

Google+页面

广告投放

Google的广告模式,也就是个性化的、可选择性的、互利双赢的模式,值得我们的互联网公司好好体会。即使Google现在在中国的份额降到很小,但这是用户份额的降低,数量巨大的且具有野心的广告商想要开拓海外市场或者打开中国市场必须依靠包括Google在内的互联网广告公司,我们的互联网公司想要在这方面大有可为必须学习这种先进的广告推广模式,原地踏步、固步自封只能给自己带来暂时的收益而绝非长久之计,而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则必须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底线,坚守成功方能成就传奇。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在 Google Docs 里如何设置中文字体

Google Docs 是一个特别有用和强大的办公服务。微软 Office Word 也可以在网页上进行编辑,不过我觉得它远没有 Google Docs 顺畅,设计的也没有后者简洁、合理。 Google 账户默认语言是英语的时候,Google Docs 的默认字体是 Arial,打出来的中文汉字是宋体,属于标准、通行而且美观的字体。不过,当我们需要把 Google Docs 下载下来发给别人时,或者需要把 Docs 文档转换成 PDF 格式时,一个情况是,Arial 显示的汉字会变成 Arial Unicode MS 显示的汉字,我个人觉得不是很好看。感觉 怪怪的 ,而且显然不是宋体。 我之前不知道如何解决此问题。现在发现只需要添加中文字体(英文界面里,在 File 菜单 Language 里选择中文),就可以在语言栏选择宋体、楷体、华文中宋等更适合显示汉字的字体。当然,如果文档不需要下载、转换,那么就没有必要切换其他字体了,因为 Arial 足够漂亮。

Google Docs 如何多级自动编号?

编辑文档时,我们经常需要自动编号。这样使内容结构更清晰,也省去不少以后修改可能会引起的序号变动的麻烦。 使用 Microsoft Word 时,这种问题似乎不存在。测试发现,输入数字和标题后,Word 会自动形成编号,如下图所示。不仅是一级编号,次一级的二级编号也是如此。这样就很方便。 可是,Google Docs 则不是如此。一级编号可以自动排列,而次一级的编号则无法形成自动编号。网络上,也有很多人询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参见这个 Google 搜索页面  google docs numbering 1.1 。 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需要使用"increase indent"(增加缩进)这个按钮。当需要对某一级编号增加二级编号时,点击“回车键”,形成此一级编号的下一个一级编号。点击“增加缩进”,就使此一级编号成为上一个编号的次一级编号。对于编号的格式,则可以在 Numbered list 里面进行切换。 因为 Google Docs 可以在网页上随时使用,我倾向于使用它来进行文档编辑工作。Google Sheets 和 Google Slides 也很方便使用。

两个 Gmail 账号同时使用的技巧问题

此处我只讲一种情况,就像我遇到的状况一样,有两个 Gmail 账户,一个用户名比较正规、合理而很少使用,一个比较随意但使用了很多年,积累了大量数据。 “正规”、“随意”指的是 Gmail 邮箱的拼写。好的 Gmail 用户名很可能都被其他人申请了,所以用户需要进行创造性设计。最好的情况,应该是自己姓名的全拼或缩写,添加数字是普遍现象,其他的各种形式,可能都比较“不正规”,不完美。我有一个比较正规的 Gmail 用户名,以及一个自己创造的不算正规的用户名,但都没有数字,我不喜欢数字在邮箱拼写里。 我本来打算将老的那个不怎么正规的 Google 账户废弃,使用全新的那个账户。我发现,这很难办到,我推荐那些有这样想法的人,也最好不去尝试。关键的一点在于,使用了很长时间的账户里有太多数据和偏好被保存着,切换到新的账户并彻底抛弃旧账户太困难,会带来很多不便。比如 Google Photos、Google Keep 里面的内容,以及 YouTube 观看记录。 当然,有一些数据是特别简单转移的,比如 Google Drive,只需要 与另一个账户分享文件夹 就好了。 最重要的可能是 Gmail。这就是我想说的重点。我的意思是,你不需要因为不喜欢一个邮箱用户名就抛弃这个长时间使用的,而去使用那个新的、你觉得好的账户。只需要在 Gmail 里进行一些设置就可以很简单地两个账户同时使用。 具体的,就是使用 POP 功能将新邮箱的邮件自动推送到自己经常使用的旧的那个账户里。如何做, Google 支持页面 有介绍。再设置一下在旧的邮箱可以使用新的邮箱地址发送邮件的选项,那么你就可以接收和发送与新的邮箱相关的任何邮件了。 其实,用户也很容易切换自己的 Google 账户,所以不进行这种设置也无关紧要。不过,如果你习惯于只使用一个账户,而又希望另外一个账户的邮件时刻存放在自己经常使用的邮箱里,同时却对自己目前使用的邮箱地址不怎么满意,那么上面说的这种变通就是一种解决办法。 我感觉,对于一些长时间使用的 Google 账户,用户越来越不容易抛弃。如果 Google Drive 的免费空间使用完了,我可能就需要 Google One 来付费使用更多空间,而不是开一个新账户,因为原先的那个账户实在有太多东西无法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