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在2011年推出的时候,Facebook已经如火如荼,很多人基于习惯的思考并不看好这个平台。这个习惯的思考,我指的是:用户数量、活跃度以及平台内容。
简单地说,FB用户数量现已超过1B,自从其产生到现在可谓风靡全球。因为很多人都有FB帐号,身边的普通人都有注册,大多数明星也有页面可赞。而这种火爆自然产生出很多可读的内容,每天花数小时刷着屏可能也不单调。
对比与G+的情况,之所以有很多不看好的言论,实属正常。G+的用户数攀升可谓最快,但主要是基于Google帐号特别是Gmail用户的超过0.4B的用户群。[1]而Gmail毕竟是一个工作助手,我们使用它只是因为其能够提升工作效率而已。因为朋友都已经在FB,又没有太多娱乐明星光顾G+,所以活跃度、内容性都很一般也属正常。
图1. 社交平台用户增长比较[2]
以上就是我所指的为什么很多人不看好G+、认为没有必要再用一个与FB差不多的社交网络的原因的简单分析。
好像有一句乔布斯说的或者是他引用的流传很广的话,大意是说人们并不知道需要什么产品,直到你把它放到人们的前面为止。也就是说,创新并不仅仅在于做出一个东西是人们公认为“创新的”,然后将其呈现出来。伟大的创新通常是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其创新性而坚持推出的东西。
上面这段话并不是要表明G+有多么大的创新性和开创性,实际上由于G+还不断的改进和优化,其创新性的工作还有很大的空间可做。我想表明的一个观点即是,Google+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社交网络。或者说,Google所创造的是未来的东西,绝非是模仿对手的防守型工具。
以上观点只是我的个人看法,基于我个人对FB以及其类似品如人人、微博等等的体验,以及感受到的身边人的态度,和读到的文章的观点综合而成。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个人对Google+的使用体验。
具体表述为以下两点:
1. 对身边人和陌生网友的观察。
没有过微信(因为无智能设备),据说上面很多傻X式内容,不敢多做评论,见仁见智。而我自己可以肯定的是,微博上的好友基本上不怎么活跃了,都似乎在潜水着,或者看看别人的评论,更多的是看新闻和有趣的资讯。而一个基本上没有熟人的、可以防止熟人光顾的小众网站——饭否——却有很多话痨型账户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想法。
我不敢说这是普遍现象,也不敢说这就是事实,我只是觉得人们似乎并不是特别喜欢在都是认识的人群中表达自己,展现自己。原因可能需要社会学或者其他学科方面的研究,而这种现象的确是在我的身边发生着。
2. 对一篇文章的读后感受
较早之前在TNW上面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下一代的社交网络是什么样的,文章标题很吸引人,叫做:Facebook是给爷爷奶奶用的,在下一代的社交网络中我们需要什么[3]。具体内容我就不再叙述了,大体上是在唱衰FB并勾勒下一代社交网络雏形。
这篇文章并不是权威解读,就像我这篇文章一样只是一种看法的表达。但作者比较厉害的是给出了下一代社交网络需要具备的内容或者功能,比如说能够展现自己的多面性,而不是一个固定的、自己试图展现的、不太真实的我。再比如能够移动化,位置推荐,商业化,防黑客,等等。这些都是现在的社交网络所不具备的或者欠缺的东西,而且也不是说需要开发出这些功能就好了,因为一个各种功能堆积的平台并不一定是那么好,这需要考虑更多的东西,将用户的利益和体验放在第一位,是将各种功能和机制自然融合的一个过程。
这样描述其实也很模糊,甚至很虚无。但是如果你使用过G+的话,你可能会发现G+具备了作者所描述的某些功能,虽然不是完全吻合。这也是为什么我读到这篇文章之后有了一点观察和思考的举动。下面的评论中也看到了和我有类似想法的网友。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想法,我一直认为大多数事情都是见仁见智的,分歧和反对肯定是有的,没必要改变别人的观点,因为首先那很难完成,其次是自己的观点也会发生变化不是吗?
我个人比较希望达到的一个状态是,能够发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内容,能够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想法,能够发现网络上有趣的东西;分享自己的观点,客气的交流讨论;和认识的人更多的是一种关注,而身边的人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就能够很好的交流沟通。
基于人脉的网络关系平台我们都有使用,类似于现实的人际关系。而一种基于学习的、兴趣的、弱化的网络关系就像遇到一个陌生人所产生的那种联系,公平、自由、坦诚。如果能够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顺风顺水,而又能够在网络上打通另一条弱化的没有利益联系的网络关系,我认为这样的社交生活才是有价值的。
Google+这个平台并没有完全实现我的这个想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和不断的开发,但这真是一个我认为最接近的平台。
[2] Graph: How long it took Facebook, Twitter and Google+ to reach 20 million users
[3] [TNW] Facebook is for grandparents: What we need in a next-gen social network
原文地址:豆瓣Google(非官方)小站日志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