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是看《夹边沟纪事》,在豆瓣阅读上购买的,读了两遍,觉得那段历史触目惊心。不知道怎么就听到另外一本书《绿化树》,不知道作者不知道内容,只是记录在手机里面。前段时间Google了这本书并知道张贤亮这个人,然后就看了这本将下放劳动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小说。花城出版社将一些评论也放在了小说后面,褒贬各一篇,其他的是张贤亮的一些个人评论和被采访内容。其中,批判的一篇是高尔泰写的,很短小精悍,但对于我这样只是读了小说没有深入思考的读者来说非常有帮助。
高尔泰在评论中写道:
这篇评论的题目叫做《绿化树》印象。评论张贤亮的《绿化树》没有写出真实的历史,即使在某些细节描写上是成功的。那段艰难岁月,经历过的人肯定刻骨铭心,面临物质的贫乏、身体的极度虚弱、现实的残酷,在压抑和奴化中能否获得精神的改造,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脱胎换骨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高尔泰在评论中写道:
如果你只注意它的细节,不注意它的整体的话,你将以为它是真实的。
大墙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要求符合真实。包括主观的真实(说真话)和客观的真实(写真实)。没有前者的后者,不仅算不得现实主义文学,而且是非文学。一件文学作品像一棵树,一个生气贯注的、活的有机整体。树上的任何一片叶子,一段细枝,离开了树都会死亡。局部的形式及其意义只有在与整体的联系中才能获得。一件非文学的“文学”作品,就像是一棵塑料树,它的部分与部分之间,没有内在联系。
我这样说,不是要求小说的主角在当时把头往墙上碰。也不是说我喜欢那种把知识分子都写成文革抵抗者的另一种公式。主角是个什么样的人无关紧要。作家有权写任何一种人,英雄奴才傻子骗子凶手告密者都可以写。问题是是不是在说真话?是不是写了真实?如果不是,为什么要写?不用追问,小说的结尾就是答案:一踏上“人民大会堂的红地毯”,“我”就激动得流出了感激的眼泪!。“马首渐入长安市,报与时人仔细看!”《绿化树》所描绘的劳动人民的质朴特征是确切的,主人公没有善良的劳动人民的帮助是根本无法有后来的那种巨变的。而小说主人公所经历的翻天巨变即使是真实的,但也肯定没有代表无数失去尊严和生命的、和他具有同等身份的人的命运。能够看到小说的不真实性,才算是真正看懂了这篇中篇小说。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