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读的过程中记录的部分内容。
1. 时代的认识——人类社会进化逃不掉自然律。适者生存/分工互助。竞争是事实而互助是理想。无论你竞争或是互助,你都要拿副本领来。所谓“最适”就是最有本领,近代的本领是学术思想,是技术,是组织力。
2. 国家民族现在地位的认识。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建设一种新文化。
3. 个人对于国家民族的关系认识。(A)国家民族如果没有出路,个人就绝不会有出路;要替个人谋出路,必须先替国家民族谋出路。(B)个人在社会中如果不能成为有力的分子,则个人无出路,国家民族也无出路。(个人必须有德有学有才)
谈立志
"三此主义"
此身。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于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
极现实主义。本分人做本分事,脚踏实地,丝毫不带一点浪漫情调。“手中的一只鸟,值得林中的两只鸟”。许多“有大志”者往往为着觊觎林中的两只鸟,让手中的一只鸟安然逃脱。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婪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能不为最大的抵抗力所压服。
青年人不健康的感觉:压迫、寂寞、空虚。
如何医疗自己?
1. 青年人对于自己应有勇气负起责任。个人的努力可以胜过环境的影响。对自己没有勇气负责的人在任何优越环境之下都不会有大成就。
2. 青年人应知实事求是,接受当前事实而谋求应付,不假想在另一环境自己如何可以显大本领,也不把自己现在不能显本领的过失推诿到现实环境。
3. 青年人应明了自己的心病须靠自己努力去医治。维库:自暗示。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伦理观
中西方传统的伦理思想差异:个人是主体,社会是扩充;社会是主体,个人是附庸。
社会转变不出两种方式:由自变,由人变。
中国社会如何可以变好呢?
“社会愈恶愈需要有少数特立独行的人们去转移风气。”
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与早期神父,除圣保罗以外大半出身下层社会,没有什么学问。
“十几个犹太平民居然调动了全世界,难道十几个有为有守的中国人就不能把中国社会改善么?”
救世主必定是少数人而不是全社会。
我们不善处群见于:社会组织力的薄弱;社会德操的堕落(德操:公私分明、守法执礼、勇于表示意见,乐于服从多数决议案的精神——理想的议会精神);社会制裁力的薄弱(制裁力:道德风纪、法律、舆论)。
谈恻隐之心
罗素《中国问题》民族性格3个弱点:贪污、怯懦和残忍。
麻木不仁:麻木与不仁是连带的。他们麻木,由于他们不仁(缺乏恻隐之心)。
谈羞恶之心
基于羞恶之心的道德影响也许是比较下乘的,但同时也是比较实际的,近人情的。
照我们的想象,孔子似不轻于恶人,而他竟恶得如此厉害,这足证明凡道德情操深厚的人对于过恶必有极深的厌恶。(打抱不平,深恶痛绝,嫉恶如仇)
谈冷静
在做学问方面,冷静的态度就是科学的态度。科学(求真理的活动)的任务在根据事实推求原理,在紊乱中建立秩序,在繁复中寻求条理。一个有学问的人必定是“清明在躬,志气如神”,换句话说,必定能冷静。
“知道你自己” ——执迷不悟是人所常犯的过失。——儒家“自身”
“自身”含有“自制”的功夫在内。一个能自制的人才能自强。(不要成为情感的奴隶,卑劣欲望的奴隶)
理性的人:有德有学有才。
庄子——“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VS 游鱼从容自乐
谈学问/读书
许多人对于一种学问不感兴趣,原因就在那种学问对于他们不成问题,没有什么逼得他们要求知道。但是学问的好处正在原来有问题的可以变成没有问题,原来没有问题的也可以变成有问题。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谈交友
人是一种怪物,自己是一个人,却要显得瞧不起人,要孤高自赏,要闭门谢客,要把心里所想的看出神妙不可言说,“不可与俗人道”,其实隐意识里面唯恐人不注意自己,不知道自己,不赞赏自己。
谈休息
我们只讲工作而不讲效率,在现代社会中,不讲效率,就要落后。
谈价值意识
“大学教育在使人有正确的价值意识,知道权衡轻重。”
人类最上的享受是心灵的享受。
谈美感教育
艺术和美育是解放的,给人自由的。1. 本能冲动和情感的解放;2. 眼界的解放;3. 自然限制的解放。
人可以说是两重奴隶,第一服从自然的限制,其次要受自己欲望的驱使。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