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会觉得孤独。凑热闹,成为必然。自己向热闹靠近,就可能觉得不孤独了。要么是,受热闹的感染,暂时忘记了孤独。或者,给自己一种假象,同时也给其他人一种假象。
我觉得以前大学时候,有一个“偷菜”的游戏,很快周围人都在玩。不久之后,大多数人都放弃了。我觉得这就是凑热闹,一阵风,来匆匆,去匆匆。热乎劲过去,就没有了。好比看一本书,前面 100 页左右总是很细心地读,甚至做记号、笔记,后面 100 页洁白如初,感觉是没有翻过的。当然,在图书馆免费借的书,是不应该在上面写任何记号的。而如果真的爱看一本书,是不会半途放弃的。
然后就说到社交应用。10 亿以上用户的通讯应用比如 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本身确实有一定的优势。国内的微信用户也很多。再比如 Instagram、Snapchat,也非常流行。
我觉得它们的优势在于不可替代性,即人们有使用的需求,不使用就不方便或感觉不快乐。而不在于它们的用户基数有多大。我承认,用户基数大,就更可能在上面找到自己的朋友。可是,再多的人,是自己朋友的不会很多,能够与自己有良好交流的也很少。另外一个因素是地域差异,WhatsApp 尽管很流行,在中国却不是主流,没有多少人使用。
也就是说,风靡流行的服务对广告商有吸引力,普通用户如果也那样那就是一种“凑热闹”,实际上可能并不能感受到热闹。自己认可什么,对什么有强烈的需求,就选择什么。流行,既不是自己需求的原因,也不是好或坏的标准。
我觉得以前大学时候,有一个“偷菜”的游戏,很快周围人都在玩。不久之后,大多数人都放弃了。我觉得这就是凑热闹,一阵风,来匆匆,去匆匆。热乎劲过去,就没有了。好比看一本书,前面 100 页左右总是很细心地读,甚至做记号、笔记,后面 100 页洁白如初,感觉是没有翻过的。当然,在图书馆免费借的书,是不应该在上面写任何记号的。而如果真的爱看一本书,是不会半途放弃的。
然后就说到社交应用。10 亿以上用户的通讯应用比如 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本身确实有一定的优势。国内的微信用户也很多。再比如 Instagram、Snapchat,也非常流行。
我觉得它们的优势在于不可替代性,即人们有使用的需求,不使用就不方便或感觉不快乐。而不在于它们的用户基数有多大。我承认,用户基数大,就更可能在上面找到自己的朋友。可是,再多的人,是自己朋友的不会很多,能够与自己有良好交流的也很少。另外一个因素是地域差异,WhatsApp 尽管很流行,在中国却不是主流,没有多少人使用。
也就是说,风靡流行的服务对广告商有吸引力,普通用户如果也那样那就是一种“凑热闹”,实际上可能并不能感受到热闹。自己认可什么,对什么有强烈的需求,就选择什么。流行,既不是自己需求的原因,也不是好或坏的标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