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读《资中筠自选集》

我希望能够读完资中筠的自选集,不过目前只能借到 5 本中的 3 本,即《感时忧世》、《闲情记美》、《士人风骨》。现在已经全部看完了。有一些内容,当然还包括其他的书的内容,我分享在“阅读”这个收藏集里面,相当于给自己做的记录。

这三本书有很多资中筠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很多是我深有同感或赞同的,通过读书我了解到不同的视角;也有很多我不知道或不清楚的地方,通过阅读有所了解。这正是读书的乐趣,总能够获得一点新东西。

我想我不可以把她的观点、言论列出来或记下来作为自己的观点,而且这对于读书是不足取的,毕竟不是考试。我有一些大体的感受,我想应该分享出来。这些方面,可能成为我后面阅读的方向,并促进我更多的思考。

比如作者在《感时忧世》最后一篇提到学生的辩论赛,我之前也参加过班级的。作者对辩论赛抽签决定正反方不以为然,因为人之所以辩论是因为相信自己的观点,而不是随机选定的观点。我在之前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当然,辩论赛的抽签机制并不是什么非常严重的问题,但凸显出来了的却是一种导向,即人的想法是可以不断变化的。

我认为人的看法随时间发生变化是必然的。但此处的变化,更倾向于墙头草、说假话这种情况。资中筠希望青年人能够尽量的不说自己不认可的话,至少不应该那么积极和“口若悬河”。她希望的是人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来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尽量可能的表达和坚持自己的立场。这篇文章举了一个历史上骈文写的很好而曲意逢迎的人的例子,很贴切。

资中筠经常强调的是“启蒙”,就是先知带动后知。她的这些文章,基本上都可以属于“启蒙”范畴,至少我自己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使之前不清楚或模糊的东西清晰化了。其次,讲道理是最关键的。不是强词夺理或故弄玄虚,而是很清晰地表达出能够说服人的事实和道理来。

看了这三本书,谈一下我的一些体会:

1. 一切落实在“人”上面。

人是基础,也是根本。这个“人”就是单个的人,或者说公民。人要生存,就需要有自由,由此发展出教育、民主、人权、宪政等等方面的可以说是普适的追求。这些都是真正的人,或所谓“公民”必需的,是属于第一层的文明。

网络上有人大谈”民主“,或避谈”民主“。我觉得自己对民主了解的不够,所以在读一些经典的或近代的作品以了解。资中筠的书,是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应该说,全人类是有一些普适的价值的,不存在地域或文化的差异,这种价值观就属于全人类的文化精华。

我觉得,很多词汇、概念值得去深入的理解,而不能够停留在字面意思。也就是说,你支持什么、反对什么,需要建立在深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思考,而得出判断。没有这样一个过程,是没有价值的判断。当然,读几本书并不能最终解决一个人对某个概念的理解,这个人可能会有更全面的认识,概念本身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持续的研究你所感兴趣的内容是必需的。万物没有定数,需要不断学习。

回想自己几年前的思想,就觉得有很大的变化,认为那时候自己很可笑。我不敢保证,过去几年后自己不会不认为自己现在很可笑。所以,要承认自己是会变化的,特别是思想方面是无法穷尽真理的。这可能也是思维的乐趣。

《哲学的慰藉》列举了几位哲学家的思想,写的挺有意思,其中叔本华我是读过几本他的著作的。很明显的事实是,这些哲学家有不同的、甚至完全对立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不可能将这些思想判断为对或错。我想,还是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人的精神状态。一个人处于一个阶段可能接纳一位哲学家的思想,下一个阶段可能转而接受另外一个。哲学家所提供的,就是一种选择,一种思维和精神上的选择。

所以,一定要非常谦逊地对待自己的观点。即使自己了解了什么,或者认识到了什么,只能将其视为一点浅显的片段,作为自己继续学习的基础。对待别人的观点,同样的,也要有思考,完全的接纳或反驳是没有力量的。应该说,只存在接受或反对的比例问题。所以,发表某种观点,也要有谦虚的精神,否则就基本相当于宣传了。

2. 冷静的思考。

当下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她的文字是以非常冷静的态度根据事实来表达看法的。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以前用微博时,比较喜欢关注一些人来看他们的观点。就像资中筠在文章中提到的,那种阅读方式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至少是不完备的。几句话或若干名词形成的短文,不足以让读者了解形成看法的脉络和依据。读者看起来可能很兴奋,似乎了解了不少知识,实际上根本没有很好地吸收。

当然,看书也不一定保证就比读简短的博文更好。这是看书和阅读的方法问题。

冷静,包含一种她们那代人所具有的忧患意识。她说,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这种意识较少。对应的,民族主义情绪和虚骄之气更多。个人应该对此有所意识,即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而不是被别人的可能是真心、或者是无意的赞扬而迷惑。

1840 年以来,我们历经屈辱,而今终于扬眉吐气了。但是如果冷静的分析,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既要自信变强大了,又要意识到落后的事实。对于批评、负面的意见或报道,比较好的态度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说的对,我就承认,改正之,即使不改也可作为参考。说的不对,也不会给我造成任何损失。

潘光旦在《自由之路》里列举了三个原因,解释我们不能接受批评意见的原因。首先是要面子;其次是没有面子之后的自卑;再就是妄自尊大的心理,习惯于被吹捧,容不得别人的指摘或污蔑。最后一点,潘用了一个比喻,水泼在石头上,不但不能吸收,还会被弹出去。

我之前在网络上见到过这样的人,对正面的、好的事实如数家珍,而不容许——我感觉是暗含的意思,而不是真的不容许,因为其目的似乎就是要反驳对方我不行的意思——有与我不利的、不是赞扬的东西。这可能并不是骄傲,而是真实的感受。其所讲的内容,可能也都是事实。但如果讲这些还不够好、还有改进和上升的空间、别人的更好,是不是也是合理的呢?受欺负久了,有时候就容易误解。这至少对自己来说是没有好处的。

资中筠的部分文章,是针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情的评论,也很有启发意义。很多事情发生了,大家表示关注,过去了就忘记了。善于思考的人,是能够根据一个事情探究背后的深层次的含义或意义的。这首先需要去思考,然后是广泛地阅读和积累。

3. 启蒙的意义。

先知先觉,后知后觉。所以,如果有能力了解到新的、接近于事实的东西,资中筠鼓励这部分人能够起到启蒙的作用。对于事物的认识,首先是事实和真相,没有事实依据就不可能谈认识。我觉得,这也是交流的基础,无论观点怎么样,一些基本的事实如果不能确定,交流也是无法进行的。

资中筠认为,读一些中国近代史的书籍,包括近代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是大有裨益的。我对近代史很感兴趣。通过阅读了解了一点近代史,包括高华的著作,若干回忆录,长征系列,唐德刚的书。还有更多的书值得去读。

近代中国的思想家的著作,也是很重要的。那些最开始睁眼看世界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和西方文化洗礼的作用下,结合了两者的精华,抛弃了糟粕的东西。这是一个很丰富的思想宝库。他们谈论和争论的话题,有些直到现在仍然具有意义。

4. 文明的传承和责任。

资中筠对我们文化的断裂持非常担忧的态度。现在,常常有对社会上”道德滑坡“、”道德缺失“的叹息。这应该是事实。这种价值观层面的变化,有文化和制度上的因素的影响。物质层面的丰富和精神层面的匮乏,不是健康的发展模式。

有一个现象,就是现在路上到处随意摆放或倒着共享单车。首先,我批评那些使用自行车而没有责任心的人,为什么不自觉地把车子放到该放的地方,有时候就几步路远,却似乎是故意放在路中间让别人麻烦一点。其次,我觉得自己做的也很不够。我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是绕开自行车,心里面鄙视一下那些用车的人,实际上也不知道是谁。

可能是因为我们大多没有公民意识,没有主人翁的感觉,不认为自己有义务使社会更好一点。实际的观点看,尽一点义务,自己得不到什么好处。所以,自扫门前雪是非常普遍的。另一方面,也没有行使自己的权利的意识。这两方面,归结在一起就是,这个人还不是合格的公民。

假使我们能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任何公共举动,都将影响到他人和整个社会,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能够使自己从中受益,受那些长远的利益。我想,情况可能会好一些。这种氛围的构建,能够扭转当前的比较冷漠的感觉。

上面的议论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每个人为之努力。我还觉得,有时候我们做一件事情或不做一件事情,完全是自发的,没有经过大脑。我想,这就应该是文化的作用,它能够潜移默化的修正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一种环境,然后继续强化之。

强调道德,文化传统,我觉得不是让每个人或大多数人去作”圣人“。实际上可以从很小的事情做起,意识到自己是有义务于这个社会和他人的,哪怕是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哪怕是完全的付出而没有精神和物质的回报。这是一个共识。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在 Google Docs 里如何设置中文字体

Google Docs 是一个特别有用和强大的办公服务。微软 Office Word 也可以在网页上进行编辑,不过我觉得它远没有 Google Docs 顺畅,设计的也没有后者简洁、合理。 Google 账户默认语言是英语的时候,Google Docs 的默认字体是 Arial,打出来的中文汉字是宋体,属于标准、通行而且美观的字体。不过,当我们需要把 Google Docs 下载下来发给别人时,或者需要把 Docs 文档转换成 PDF 格式时,一个情况是,Arial 显示的汉字会变成 Arial Unicode MS 显示的汉字,我个人觉得不是很好看。感觉 怪怪的 ,而且显然不是宋体。 我之前不知道如何解决此问题。现在发现只需要添加中文字体(英文界面里,在 File 菜单 Language 里选择中文),就可以在语言栏选择宋体、楷体、华文中宋等更适合显示汉字的字体。当然,如果文档不需要下载、转换,那么就没有必要切换其他字体了,因为 Arial 足够漂亮。

Google Docs 如何多级自动编号?

编辑文档时,我们经常需要自动编号。这样使内容结构更清晰,也省去不少以后修改可能会引起的序号变动的麻烦。 使用 Microsoft Word 时,这种问题似乎不存在。测试发现,输入数字和标题后,Word 会自动形成编号,如下图所示。不仅是一级编号,次一级的二级编号也是如此。这样就很方便。 可是,Google Docs 则不是如此。一级编号可以自动排列,而次一级的编号则无法形成自动编号。网络上,也有很多人询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参见这个 Google 搜索页面  google docs numbering 1.1 。 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需要使用"increase indent"(增加缩进)这个按钮。当需要对某一级编号增加二级编号时,点击“回车键”,形成此一级编号的下一个一级编号。点击“增加缩进”,就使此一级编号成为上一个编号的次一级编号。对于编号的格式,则可以在 Numbered list 里面进行切换。 因为 Google Docs 可以在网页上随时使用,我倾向于使用它来进行文档编辑工作。Google Sheets 和 Google Slides 也很方便使用。

两个 Gmail 账号同时使用的技巧问题

此处我只讲一种情况,就像我遇到的状况一样,有两个 Gmail 账户,一个用户名比较正规、合理而很少使用,一个比较随意但使用了很多年,积累了大量数据。 “正规”、“随意”指的是 Gmail 邮箱的拼写。好的 Gmail 用户名很可能都被其他人申请了,所以用户需要进行创造性设计。最好的情况,应该是自己姓名的全拼或缩写,添加数字是普遍现象,其他的各种形式,可能都比较“不正规”,不完美。我有一个比较正规的 Gmail 用户名,以及一个自己创造的不算正规的用户名,但都没有数字,我不喜欢数字在邮箱拼写里。 我本来打算将老的那个不怎么正规的 Google 账户废弃,使用全新的那个账户。我发现,这很难办到,我推荐那些有这样想法的人,也最好不去尝试。关键的一点在于,使用了很长时间的账户里有太多数据和偏好被保存着,切换到新的账户并彻底抛弃旧账户太困难,会带来很多不便。比如 Google Photos、Google Keep 里面的内容,以及 YouTube 观看记录。 当然,有一些数据是特别简单转移的,比如 Google Drive,只需要 与另一个账户分享文件夹 就好了。 最重要的可能是 Gmail。这就是我想说的重点。我的意思是,你不需要因为不喜欢一个邮箱用户名就抛弃这个长时间使用的,而去使用那个新的、你觉得好的账户。只需要在 Gmail 里进行一些设置就可以很简单地两个账户同时使用。 具体的,就是使用 POP 功能将新邮箱的邮件自动推送到自己经常使用的旧的那个账户里。如何做, Google 支持页面 有介绍。再设置一下在旧的邮箱可以使用新的邮箱地址发送邮件的选项,那么你就可以接收和发送与新的邮箱相关的任何邮件了。 其实,用户也很容易切换自己的 Google 账户,所以不进行这种设置也无关紧要。不过,如果你习惯于只使用一个账户,而又希望另外一个账户的邮件时刻存放在自己经常使用的邮箱里,同时却对自己目前使用的邮箱地址不怎么满意,那么上面说的这种变通就是一种解决办法。 我感觉,对于一些长时间使用的 Google 账户,用户越来越不容易抛弃。如果 Google Drive 的免费空间使用完了,我可能就需要 Google One 来付费使用更多空间,而不是开一个新账户,因为原先的那个账户实在有太多东西无法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