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News 新版已经出了一段时间了,是很不错的一款新闻应用,我使用它的频率明显比以前高了很多。Google News 有两个特点很容易注意到:(1)Material Design 风格;(2)AI 技术的应用。
因为 Material Design 风格,使应用界面看起来非常美观,即使不去阅读新闻,只是上下滑动,也是一种享受。AI 技术的应用,则有一些担忧或问题。
我看到的英文媒体报道对 AI 应用于 Google News 的担忧,主要是担心 AI 可能出错的问题,以及 AI 揣摩用户习惯而失去客观的可能。
Facebook 以前主要使用 AI 来管理用户的信息流,这种做法有相当的争议。它可能使用户更多地看到与自己观点、立场相似的东西,而不是相反的。这相当于给用户建立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过滤掉有助于用户思考或纠正其见解的内容。社交网络的“回音室”现象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Google News 解决这个困难的办法是引入“全面报道”。对于一个新闻事件,“全面报道”呈现给用户尽量多的新闻源,使用户尽可能了解新闻全貌。我记得这个功能出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For You 栏目则是以 AI 来推送用户更多其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这也是 Google News 比以前更令人沉迷其中的原因。结合用户的搜索、YouTube 等信息,Google 可以比较准确地摸清楚用户喜欢什么话题的内容。可能这也是外界比较担心 Google News 会出问题的地方。
我觉得如果不使用 AI 来处理新闻,那只有使用人工了,而 AI 是比较效率高的办法。此外,人工可能更不令人放心,因为人类的喜好是非常个性化的,让其他人来为自己挑选新闻内容,这种做法出问题的可能性也许很大。
培养用户不偏信、懂得查阅新闻源的能力,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使读者的整体认知水平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下。当然,这不是可以马上实现的。AI 或者人类都不可能解决人们阅读新闻可能会陷入的“自我陶醉”的圈子里,而这也可能是人类的天性。有谁不喜欢看自己喜欢的东西呢?如今,我们只能期许 AI 可以更智能一些,而人知道应该多去搜索或调查一番再下判断。
中文互联网出现一种比较典型的论调,我觉得需要特别指出来。这种论调的主张者可能也接触过海外的中文媒体,进而感觉到那些媒体的内容很低级,质量很差,有一种不屑的意思,而自己日常接触的中文媒体比较好一些,质量、水平更高。
这都没有问题,毕竟有比较才有差距。但是,我很担心这种看法会成为“墙”存在的合理性的依据之一,哪怕是潜意识里的。因为可以想见,恰恰是因为“墙”,所以那些不好的、质量很差的中文报道,没有进入我们的视线。如果我能够接触到高质量的内容,而低质量的又被墙堵在外面,我还有什么期许呢?墙,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影响呢?
我认为这种论调不对的原因是,为什么要以你的评判标准来规范我的阅读范围?也就是说,你认为不好的,并不代表别人也认为不好。你认为好的、质量高的东西,别人也可以认为不好呢。
当然,以新闻报道为例,还是存在某些客观评价标准的。但是,我不认为这个评价标准就可以决定某些内容不可以被访问,而另外某些内容就可以阅读。更何况,那些做出使这些内容不可访问的人或组织,到底是否参考过这个标准,也未可知。
一种比较好的情况下,高质量的内容和低质量的内容放在一起供人抉择,读者自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阅读,内容和内容间处于公平竞争的平台上。低质量的内容如果不能提升自己,读者自然更多地远离它,其影响自己趋于弱,而高质量内容自然能够更容易接触到更多人群。
在这种论调基础上,发展出来另外一种变体。这种观点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认为“某些地方的人不适合民主、自由”,或者说民主、自由对这些落后或发展中国家来说有负面影响。
这种看法我认为很可笑,也很可悲。因为既然是人,就有某些共同需求,比如生存权、发展权,自由当然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你认为某个网站或平台给这些落后地区带去了负面影响,进而认为他们不适合这些网站所承载的自由交流的权利。关键是,为什么这种负面影响要以你的判断作为结论?到底是负面还是正面,难道不是由人自由地选择后才可以判断?
更何况,什么事情没有正面和负面影响?
这种论调的逻辑可能能够说服某些人,但仔细思考就可以发现其荒谬性。而且,这种论调和上面所举的第一个例子的思想根源是一致的。他们认为,不好的东西拒之门外也不是坏事,那些不好的东西很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呢。事实是,东西的好与不好,难道不应该让大众来抉择,为什么要你、或者某些人去判断和选择?
上述两种论调,是我在“好奇心日报”网站评论区看到的。我不认为持有这种看法的人是少数,因而觉得有必要表达一下我的看法。
因为 Material Design 风格,使应用界面看起来非常美观,即使不去阅读新闻,只是上下滑动,也是一种享受。AI 技术的应用,则有一些担忧或问题。
我看到的英文媒体报道对 AI 应用于 Google News 的担忧,主要是担心 AI 可能出错的问题,以及 AI 揣摩用户习惯而失去客观的可能。
Facebook 以前主要使用 AI 来管理用户的信息流,这种做法有相当的争议。它可能使用户更多地看到与自己观点、立场相似的东西,而不是相反的。这相当于给用户建立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过滤掉有助于用户思考或纠正其见解的内容。社交网络的“回音室”现象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Google News 解决这个困难的办法是引入“全面报道”。对于一个新闻事件,“全面报道”呈现给用户尽量多的新闻源,使用户尽可能了解新闻全貌。我记得这个功能出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For You 栏目则是以 AI 来推送用户更多其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这也是 Google News 比以前更令人沉迷其中的原因。结合用户的搜索、YouTube 等信息,Google 可以比较准确地摸清楚用户喜欢什么话题的内容。可能这也是外界比较担心 Google News 会出问题的地方。
我觉得如果不使用 AI 来处理新闻,那只有使用人工了,而 AI 是比较效率高的办法。此外,人工可能更不令人放心,因为人类的喜好是非常个性化的,让其他人来为自己挑选新闻内容,这种做法出问题的可能性也许很大。
培养用户不偏信、懂得查阅新闻源的能力,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使读者的整体认知水平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下。当然,这不是可以马上实现的。AI 或者人类都不可能解决人们阅读新闻可能会陷入的“自我陶醉”的圈子里,而这也可能是人类的天性。有谁不喜欢看自己喜欢的东西呢?如今,我们只能期许 AI 可以更智能一些,而人知道应该多去搜索或调查一番再下判断。
中文互联网出现一种比较典型的论调,我觉得需要特别指出来。这种论调的主张者可能也接触过海外的中文媒体,进而感觉到那些媒体的内容很低级,质量很差,有一种不屑的意思,而自己日常接触的中文媒体比较好一些,质量、水平更高。
这都没有问题,毕竟有比较才有差距。但是,我很担心这种看法会成为“墙”存在的合理性的依据之一,哪怕是潜意识里的。因为可以想见,恰恰是因为“墙”,所以那些不好的、质量很差的中文报道,没有进入我们的视线。如果我能够接触到高质量的内容,而低质量的又被墙堵在外面,我还有什么期许呢?墙,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影响呢?
我认为这种论调不对的原因是,为什么要以你的评判标准来规范我的阅读范围?也就是说,你认为不好的,并不代表别人也认为不好。你认为好的、质量高的东西,别人也可以认为不好呢。
当然,以新闻报道为例,还是存在某些客观评价标准的。但是,我不认为这个评价标准就可以决定某些内容不可以被访问,而另外某些内容就可以阅读。更何况,那些做出使这些内容不可访问的人或组织,到底是否参考过这个标准,也未可知。
一种比较好的情况下,高质量的内容和低质量的内容放在一起供人抉择,读者自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阅读,内容和内容间处于公平竞争的平台上。低质量的内容如果不能提升自己,读者自然更多地远离它,其影响自己趋于弱,而高质量内容自然能够更容易接触到更多人群。
在这种论调基础上,发展出来另外一种变体。这种观点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认为“某些地方的人不适合民主、自由”,或者说民主、自由对这些落后或发展中国家来说有负面影响。
这种看法我认为很可笑,也很可悲。因为既然是人,就有某些共同需求,比如生存权、发展权,自由当然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你认为某个网站或平台给这些落后地区带去了负面影响,进而认为他们不适合这些网站所承载的自由交流的权利。关键是,为什么这种负面影响要以你的判断作为结论?到底是负面还是正面,难道不是由人自由地选择后才可以判断?
更何况,什么事情没有正面和负面影响?
这种论调的逻辑可能能够说服某些人,但仔细思考就可以发现其荒谬性。而且,这种论调和上面所举的第一个例子的思想根源是一致的。他们认为,不好的东西拒之门外也不是坏事,那些不好的东西很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呢。事实是,东西的好与不好,难道不应该让大众来抉择,为什么要你、或者某些人去判断和选择?
上述两种论调,是我在“好奇心日报”网站评论区看到的。我不认为持有这种看法的人是少数,因而觉得有必要表达一下我的看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