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好奇心日报》多次看到“观点与事实”的提醒的。这种警告我认为是重要的,因为目前网络上很多讨论都模糊了“观点”与“事实”的界限,“观点”往往代替了“事实”进行传播,似乎群情激愤,讨论热烈,可是却毫无成果。
仔细想想,重视“观点与事实”的分别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观点,大家交换观点,即为讨论。我们双方讨论的观点所立足的,就是“事实”,这应该是我们双方都有一致认识的才对。不能我们连事实都不能达成一致,而还可以进行讨论交流的。
所以我一直强调讨论至少要在事实层面达成一致(共识)才行。没有相同的事实基础,我不认为能够形成多么有效的讨论。
然而,区分“观点和事实”也不是那么简单。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人习惯于表达观点但不在事实(论据)方面打好基础。
也就是说,人们通常都会有各种观点,对各种事物、事件、人物等等。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大家立即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这似乎形成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不过,绝大多数人所形成的看法没有可靠的依据(事实、论据)作为支撑。
信息接收者(读者)如果不能够意识到自己所读的,只是一个人的观点而缺少佐证其观点的论据时,无形中就放弃了自己思考判断的机会,感觉上像是被“灌输”了某种观点。
反过来,如果读者留心区分自己所看的内容哪些是观点、感情,哪些是论据、事实、证据的话,就会很容易发现内容的质量的高低。
假如一篇文章表达了某种观点,而缺少足够可靠的事实证据,那么这种文章几乎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如果这篇文章在论据方面有重大错误,则更证明其观点可能存在的荒谬性。即使一篇文章列举了各种证据,也有待读者去辨别,因为引用也可能出错,更何况那些没有引用来源的道听途说。
仔细想想,重视“观点与事实”的分别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观点,大家交换观点,即为讨论。我们双方讨论的观点所立足的,就是“事实”,这应该是我们双方都有一致认识的才对。不能我们连事实都不能达成一致,而还可以进行讨论交流的。
所以我一直强调讨论至少要在事实层面达成一致(共识)才行。没有相同的事实基础,我不认为能够形成多么有效的讨论。
然而,区分“观点和事实”也不是那么简单。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人习惯于表达观点但不在事实(论据)方面打好基础。
也就是说,人们通常都会有各种观点,对各种事物、事件、人物等等。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大家立即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这似乎形成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不过,绝大多数人所形成的看法没有可靠的依据(事实、论据)作为支撑。
信息接收者(读者)如果不能够意识到自己所读的,只是一个人的观点而缺少佐证其观点的论据时,无形中就放弃了自己思考判断的机会,感觉上像是被“灌输”了某种观点。
反过来,如果读者留心区分自己所看的内容哪些是观点、感情,哪些是论据、事实、证据的话,就会很容易发现内容的质量的高低。
假如一篇文章表达了某种观点,而缺少足够可靠的事实证据,那么这种文章几乎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如果这篇文章在论据方面有重大错误,则更证明其观点可能存在的荒谬性。即使一篇文章列举了各种证据,也有待读者去辨别,因为引用也可能出错,更何况那些没有引用来源的道听途说。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