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在《纽约时报》中文网看到一篇文章,探讨了如今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方式与乔布斯以前设想的样子的巨大差别。确实,现在手机越来越强大,可玩的东西又越来越丰富,使人似乎不可能离开手机,有意或无意地查看手机可能是许多人的日常动作之一。
文章作者说,乔布斯所设想的智能手机应该能提升人们使用手机的某些功能的体验,而又不占据人们生活的主要部分。商业模式的发展和经济推动力改变了这种愿景,手机几乎无所不能,人沦为手机的“奴隶”,而非主人。
昨天我看了一篇介绍伊壁鸠鲁哲学思想的文章(资中筠翻译的《哲学的慰藉》第二章),其中有类似的看法。伊壁鸠鲁认为人必须要快乐,而快乐由三个要素组成:友谊、自由、思想。
友谊就是有人关心自己,自己也会关心别人,关爱不以世俗标准为参考,朋友看重的是我们的本质。自由,是不以物质标准衡量自己,简朴生活换取独立、自由。思想,则是对若干烦扰自己的事情、事物进行理性思考,“思考”就可能使人摆脱焦虑、烦恼的状态,有焦虑,也许是没有理性思考的原因。
其中的第二点“自由”,我觉得指的是追求一种相对简单、平淡的生活,不对物质享受有太多的欲望,不为自己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东西花费心思。在智能手机这个议题上,如果遵从伊壁鸠鲁的理念,就是尽量少的使用手机和应用,只使用能够提升自己生活品质的、必不可少的服务,而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后者可能损害自己的身体或精神健康。
这种对简单、自由的生活的追求,并不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物质文明、人类进步的要求。人类社会现在可以说已经进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时代,不知疲倦地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人类如果没有这种欲望也不会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
如何生活并不是一个对错问题,而是一种抉择,或者说思维方式。欲望驱动着进步,哲学指导着幸福。伊壁鸠鲁的哲学——据书本上的介绍——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人们如何保持幸福。
书上说,幸福是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生活的目标。人们看起来都会生活,都知道幸福的重要性,都在追求幸福。然而,根据伊壁鸠鲁的哲学,如何生活也是需要有专业人士提供指导的,就好比人身体生病了需要医生发表意见一样,人自己并不一定清楚自己应该怎么生活才能幸福,人自己的预估并不可靠。
在这里,对“如何生活”向人们提供指导的人,就是哲学家。
回到乔布斯的话题上。我并不认为乔布斯以前所设想的智能手机或者说生活就是比现在更好的。他那时候的互联网与现在有天壤之别,尽管也不是很久以前。移动设备、互联网、思想观念等等事物都在飞速发展和变化,很难想象乔布斯所设想的智能手机能够适应当下的用户需求,当然这种“需求”如前所述是有市场的推动作用的。反过来说,他当时设计的手机等产品,难道不也是激发了人们的各种消费欲望?
不过我同意文章作者的慨叹,这是对合理使用智能手机及服务的呼吁。我还非常同意伊壁鸠鲁认为“思想”是快乐的必要因素的主张。
庸人自扰是很容易让人不快乐的。理性的思考,就是要人远离自寻烦恼的境地,比较坦然平和地看待各种可能让人不愉快的事情。一种常见的情形,就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有焦虑态度。事实上,这些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所以,人应该思考这种可能性,思考自己焦虑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不好的事情发生了,而是担心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不好。考虑到这一点,人就应该清楚自己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因为有可能自己空担心一场。
另外,还有一些事情是未来必然发生的,比如死亡。可能绝大多数人都恐惧死亡,无论是身患疾病的,还是健康的。这是一种本能。不过在伊壁鸠鲁的哲学看来,如果有理性的思考,人的这种焦虑、恐惧至少不会那么强烈。因为无论你怎么焦虑,你都是要死亡的。你可能多活一些时间,或者少活一些时间,但没有人能够躲避死亡。
能够考虑到这些东西,或者经常考虑类似的问题,从以前的哲学家的思想中汲取智慧,我想就是一种幸福。
文章作者说,乔布斯所设想的智能手机应该能提升人们使用手机的某些功能的体验,而又不占据人们生活的主要部分。商业模式的发展和经济推动力改变了这种愿景,手机几乎无所不能,人沦为手机的“奴隶”,而非主人。
昨天我看了一篇介绍伊壁鸠鲁哲学思想的文章(资中筠翻译的《哲学的慰藉》第二章),其中有类似的看法。伊壁鸠鲁认为人必须要快乐,而快乐由三个要素组成:友谊、自由、思想。
友谊就是有人关心自己,自己也会关心别人,关爱不以世俗标准为参考,朋友看重的是我们的本质。自由,是不以物质标准衡量自己,简朴生活换取独立、自由。思想,则是对若干烦扰自己的事情、事物进行理性思考,“思考”就可能使人摆脱焦虑、烦恼的状态,有焦虑,也许是没有理性思考的原因。
其中的第二点“自由”,我觉得指的是追求一种相对简单、平淡的生活,不对物质享受有太多的欲望,不为自己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东西花费心思。在智能手机这个议题上,如果遵从伊壁鸠鲁的理念,就是尽量少的使用手机和应用,只使用能够提升自己生活品质的、必不可少的服务,而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后者可能损害自己的身体或精神健康。
这种对简单、自由的生活的追求,并不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物质文明、人类进步的要求。人类社会现在可以说已经进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时代,不知疲倦地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人类如果没有这种欲望也不会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
如何生活并不是一个对错问题,而是一种抉择,或者说思维方式。欲望驱动着进步,哲学指导着幸福。伊壁鸠鲁的哲学——据书本上的介绍——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人们如何保持幸福。
书上说,幸福是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生活的目标。人们看起来都会生活,都知道幸福的重要性,都在追求幸福。然而,根据伊壁鸠鲁的哲学,如何生活也是需要有专业人士提供指导的,就好比人身体生病了需要医生发表意见一样,人自己并不一定清楚自己应该怎么生活才能幸福,人自己的预估并不可靠。
在这里,对“如何生活”向人们提供指导的人,就是哲学家。
回到乔布斯的话题上。我并不认为乔布斯以前所设想的智能手机或者说生活就是比现在更好的。他那时候的互联网与现在有天壤之别,尽管也不是很久以前。移动设备、互联网、思想观念等等事物都在飞速发展和变化,很难想象乔布斯所设想的智能手机能够适应当下的用户需求,当然这种“需求”如前所述是有市场的推动作用的。反过来说,他当时设计的手机等产品,难道不也是激发了人们的各种消费欲望?
不过我同意文章作者的慨叹,这是对合理使用智能手机及服务的呼吁。我还非常同意伊壁鸠鲁认为“思想”是快乐的必要因素的主张。
庸人自扰是很容易让人不快乐的。理性的思考,就是要人远离自寻烦恼的境地,比较坦然平和地看待各种可能让人不愉快的事情。一种常见的情形,就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有焦虑态度。事实上,这些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所以,人应该思考这种可能性,思考自己焦虑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不好的事情发生了,而是担心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不好。考虑到这一点,人就应该清楚自己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因为有可能自己空担心一场。
另外,还有一些事情是未来必然发生的,比如死亡。可能绝大多数人都恐惧死亡,无论是身患疾病的,还是健康的。这是一种本能。不过在伊壁鸠鲁的哲学看来,如果有理性的思考,人的这种焦虑、恐惧至少不会那么强烈。因为无论你怎么焦虑,你都是要死亡的。你可能多活一些时间,或者少活一些时间,但没有人能够躲避死亡。
能够考虑到这些东西,或者经常考虑类似的问题,从以前的哲学家的思想中汲取智慧,我想就是一种幸福。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