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是傅高义写给西方读者的、介绍邓小平和中国近代史的一部传记作品。我刚刚读完了全书(中文版),可能还要再看一遍,看的慢一些。
首先给我深刻印象的是傅高义文字的精炼,这里面有翻译人员对英文原文的处理,不过也可以感受到这种简单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这实际上也说明这本书是一部标准的学术著作,一本严肃的回顾邓小平一生的历史传记。
其次,傅高义表示自己尽量客观地描述历史人物及事件,我认为他完全做到了。我不是历史工作者,但这是我的体会。首先,历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谁说了什么,发表了什么,傅高义有很好地整理和表述。我认为这是相当重要的。在此之上,才会有各种观点、解读。没有这些内容,那就离“客观”非常之远。
第三,傅高义表示自己无法掩饰自己对邓小平的崇敬之情。他评价说没有任何人比邓小平对二十世纪的中国及世界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大意)。邓小平是不希望人们对他有过高的评价或赞誉的,因为他所进行的事业并不仅仅是个人的功劳。不过,邓小平就是处在一个历史时机而完成了关键性的变革,他是最终的决策者,这是无法否认的。
去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觉得读《邓小平时代》这本书显得非常有必要。关于邓小平的书应该是很多的,这本书使我对邓小平本人有的比以前更清晰的了解,也使我对邓小平时代,即上个世纪 80 年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读历史的一个好处是能够理解现下的时代,我觉得《邓小平时代》这本书所阐述的历史事件是与当下最为密切相连的。那个时代的很多问题现在不存在了,而又出现了更多的其他方面的问题,还有一些那个时代的问题现在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的,这些问题是值得当地人去认识和思考的,傅高义的这本书至少可以说是提供了思考的背景信息。
在邓小平时代,邓小平总是居于幕后,他专注于使用实际权力解决问题,而不太在乎名义上的东西。在他觉得自己的事业有了合适的接班人之后,他就逐渐将权力交给下一代人去行使,他还设立了领导人任期制度,这些对于权力的平稳过渡非常重要。
作为历史传记作品,傅高义在适当的时候会发表评论,集中发表评论出现在本书的最后一章,那一章简单回顾了邓小平时代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当下的中国是邓小平的继承者需要重点解决的。我觉得傅高义的评价都很切中要害,是不带多少偏见的分析。
《邓小平时代》就是我所喜欢的一种传记作品。它既不是那种肆意鼓吹式的锦上添花,也不是那种不负责任的诬陷。这主要还是因为傅高义作为一位专业的历史学家,在写作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另外,傅高义能够接触到国内外很多与邓小平有关系的人物,包括邓小平的家人,这是这本书比较有价值的一个原因。
现在在新闻报道方面经常有一种论调是,西方人怀有对中国的偏见。可是,如果西方人表示喜欢或崇敬我们的东西(比如说文化、科技成就)时,我们就要引述说“外媒如何如何报道”,以显示自己的国际影响力。这是一种既爱又恨的感情。
我觉得,西方媒体或者西方人,在了解、认识、报道中国时,难免不添加自己的感情因素或者价值观。我们在看外国人的时候,不也是如此?
我一直以为,偏见是普遍性的,没有人可以说自己绝对客观。重要的是,我们要看这种偏见是刻意的,还是自然流露的;要看这种偏见是基于事实的,还是无中生有的。偏见,并不是否认事实或者扭曲事实的理由。
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至少让我相信西方人中也是有很冷静、清晰地认识中国的学者存在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傅高义认为中国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体系不健全,会是邓小平时代之后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发轫于那个时代。
再者,他对比了中国政治管理体系与西方民主治理体系的不同。前者依靠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完成既定任务,下级有比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上级重视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他评价说这种制度可以保持相当的效率,而这正是邓小平所重视的方面,但也存在有法不依的问题。我觉得这种评价特别有道理。
所以我觉得动不动就宣称别人对你有偏见,并不是一种能够说服我的手段,无论是在著作方面还是新闻报道上我觉得这都是一种很可疑的说辞。旁观者清,没准外人看的比我们自己还清楚了。
首先给我深刻印象的是傅高义文字的精炼,这里面有翻译人员对英文原文的处理,不过也可以感受到这种简单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这实际上也说明这本书是一部标准的学术著作,一本严肃的回顾邓小平一生的历史传记。
其次,傅高义表示自己尽量客观地描述历史人物及事件,我认为他完全做到了。我不是历史工作者,但这是我的体会。首先,历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谁说了什么,发表了什么,傅高义有很好地整理和表述。我认为这是相当重要的。在此之上,才会有各种观点、解读。没有这些内容,那就离“客观”非常之远。
第三,傅高义表示自己无法掩饰自己对邓小平的崇敬之情。他评价说没有任何人比邓小平对二十世纪的中国及世界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大意)。邓小平是不希望人们对他有过高的评价或赞誉的,因为他所进行的事业并不仅仅是个人的功劳。不过,邓小平就是处在一个历史时机而完成了关键性的变革,他是最终的决策者,这是无法否认的。
去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觉得读《邓小平时代》这本书显得非常有必要。关于邓小平的书应该是很多的,这本书使我对邓小平本人有的比以前更清晰的了解,也使我对邓小平时代,即上个世纪 80 年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读历史的一个好处是能够理解现下的时代,我觉得《邓小平时代》这本书所阐述的历史事件是与当下最为密切相连的。那个时代的很多问题现在不存在了,而又出现了更多的其他方面的问题,还有一些那个时代的问题现在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的,这些问题是值得当地人去认识和思考的,傅高义的这本书至少可以说是提供了思考的背景信息。
在邓小平时代,邓小平总是居于幕后,他专注于使用实际权力解决问题,而不太在乎名义上的东西。在他觉得自己的事业有了合适的接班人之后,他就逐渐将权力交给下一代人去行使,他还设立了领导人任期制度,这些对于权力的平稳过渡非常重要。
作为历史传记作品,傅高义在适当的时候会发表评论,集中发表评论出现在本书的最后一章,那一章简单回顾了邓小平时代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当下的中国是邓小平的继承者需要重点解决的。我觉得傅高义的评价都很切中要害,是不带多少偏见的分析。
《邓小平时代》就是我所喜欢的一种传记作品。它既不是那种肆意鼓吹式的锦上添花,也不是那种不负责任的诬陷。这主要还是因为傅高义作为一位专业的历史学家,在写作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另外,傅高义能够接触到国内外很多与邓小平有关系的人物,包括邓小平的家人,这是这本书比较有价值的一个原因。
现在在新闻报道方面经常有一种论调是,西方人怀有对中国的偏见。可是,如果西方人表示喜欢或崇敬我们的东西(比如说文化、科技成就)时,我们就要引述说“外媒如何如何报道”,以显示自己的国际影响力。这是一种既爱又恨的感情。
我觉得,西方媒体或者西方人,在了解、认识、报道中国时,难免不添加自己的感情因素或者价值观。我们在看外国人的时候,不也是如此?
我一直以为,偏见是普遍性的,没有人可以说自己绝对客观。重要的是,我们要看这种偏见是刻意的,还是自然流露的;要看这种偏见是基于事实的,还是无中生有的。偏见,并不是否认事实或者扭曲事实的理由。
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至少让我相信西方人中也是有很冷静、清晰地认识中国的学者存在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傅高义认为中国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体系不健全,会是邓小平时代之后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发轫于那个时代。
再者,他对比了中国政治管理体系与西方民主治理体系的不同。前者依靠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完成既定任务,下级有比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上级重视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他评价说这种制度可以保持相当的效率,而这正是邓小平所重视的方面,但也存在有法不依的问题。我觉得这种评价特别有道理。
所以我觉得动不动就宣称别人对你有偏见,并不是一种能够说服我的手段,无论是在著作方面还是新闻报道上我觉得这都是一种很可疑的说辞。旁观者清,没准外人看的比我们自己还清楚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