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副总统》(VICE)据称是一部纪实电影,展示的是小布什的副总统迪克·切尼的故事。他被认为是副总统里最有权力的一位,是伊拉克战争的幕后主导。
副总统往往是权力不大而人们不太关注和了解的人。电影截取了他生命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场景,包括最著名的失手枪击一个普通人的事故。更多的情节,展示的是切尼施展总统的权力发起战争、制造伤害的过程。
伊拉克战争通常被认为是布什执政的一大败笔。最终,美国的媒体仍然曝光了战争及战俘的幕后故事。电影中的切尼的一段独白意在说明,他直接参与甚至领导的战争,自己并不感到后悔。他服务于人民,觉得有义务担负起保护美国人民的责任,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电影还提及了智库和媒体在形成保守派舆论环境中的贡献。在当下这也是事实。媒体总是能够吸引一群自己的受众,然后攻击其他媒体为“偏见”。我以为“偏见”并不是十分可怕的事情,非常偏激的言论我想多数人是能够感受到的。电影最后一幕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大意是:难道讲出了事实就是自由派偏见吗?
我以为电影的意思是,且不论是否有偏见,先要看事实如何。你不可以把一个讲述了基本事实的人或媒体称之为有比如“自由派偏见”,来捍卫自己的保守派立场。换句话说,事实比立场更重要。如果只谈立场,罔顾事实,不看事实,那实际上就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保守”或“激进”了,那是愚昧。
电影的主题似乎很明确,通过讲述一段过去的广为人知(实际上又不为人知)的历史,来审视一个美国总统——可能是地球上最有权力的人——的权力到底能够有多大、有多少破坏力。我觉得电影是想表达对权力的制衡、保持透明度的重要性。没有监督、没有透明度,很多不好的事情发生后,才可能被人们所知道。
其次,电影有呼呼人们重视事实、真相的意思。政治立场上确实有左或右的分别,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地把不符合自己倾向的内容称之为“偏见”、“假新闻”等就可以了。事实是没有左右之分的,左右只在于处理、管理事务的手段不同。电影最后的一个场景就是人们在看完电影后发表看法,一个人说电影是“自由派偏见”。
我估计,可能也有人认为好莱坞、硅谷等等都具有自由派偏见,这样好莱坞、硅谷的产品比如电影、互联网服务都是在压制保守派。事实是,如果电影所呈现的内容就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你怎么能够将之简单地归为“偏见”?到底是“事实"有偏见还是你自己有偏见?
从上述两个角度看,我认为《副总统》电影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紧贴当下、极具现实意义的传记电影。对总统权力的审视,对事实与偏见差别的重申,让人佩服。
副总统往往是权力不大而人们不太关注和了解的人。电影截取了他生命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场景,包括最著名的失手枪击一个普通人的事故。更多的情节,展示的是切尼施展总统的权力发起战争、制造伤害的过程。
伊拉克战争通常被认为是布什执政的一大败笔。最终,美国的媒体仍然曝光了战争及战俘的幕后故事。电影中的切尼的一段独白意在说明,他直接参与甚至领导的战争,自己并不感到后悔。他服务于人民,觉得有义务担负起保护美国人民的责任,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电影还提及了智库和媒体在形成保守派舆论环境中的贡献。在当下这也是事实。媒体总是能够吸引一群自己的受众,然后攻击其他媒体为“偏见”。我以为“偏见”并不是十分可怕的事情,非常偏激的言论我想多数人是能够感受到的。电影最后一幕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大意是:难道讲出了事实就是自由派偏见吗?
我以为电影的意思是,且不论是否有偏见,先要看事实如何。你不可以把一个讲述了基本事实的人或媒体称之为有比如“自由派偏见”,来捍卫自己的保守派立场。换句话说,事实比立场更重要。如果只谈立场,罔顾事实,不看事实,那实际上就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保守”或“激进”了,那是愚昧。
电影的主题似乎很明确,通过讲述一段过去的广为人知(实际上又不为人知)的历史,来审视一个美国总统——可能是地球上最有权力的人——的权力到底能够有多大、有多少破坏力。我觉得电影是想表达对权力的制衡、保持透明度的重要性。没有监督、没有透明度,很多不好的事情发生后,才可能被人们所知道。
其次,电影有呼呼人们重视事实、真相的意思。政治立场上确实有左或右的分别,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地把不符合自己倾向的内容称之为“偏见”、“假新闻”等就可以了。事实是没有左右之分的,左右只在于处理、管理事务的手段不同。电影最后的一个场景就是人们在看完电影后发表看法,一个人说电影是“自由派偏见”。
我估计,可能也有人认为好莱坞、硅谷等等都具有自由派偏见,这样好莱坞、硅谷的产品比如电影、互联网服务都是在压制保守派。事实是,如果电影所呈现的内容就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你怎么能够将之简单地归为“偏见”?到底是“事实"有偏见还是你自己有偏见?
从上述两个角度看,我认为《副总统》电影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紧贴当下、极具现实意义的传记电影。对总统权力的审视,对事实与偏见差别的重申,让人佩服。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