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读高华的《历史学的境界》的时候我就想看胡伯威的回忆录《青春·北大》。没有在图书馆借到,网络上只有很贵的盗版书。好在可以在线阅读,我找到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民间历史网站,在那里看完了这本书。
《历史学的境界》更是一本好书,我第二次仔细读了一遍,可能后面还要再读。
《青春·北大》回顾了作者在 1949 年入共青团到 1957 年左右被打成“反社会主义分子”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作者在建国时是一个初中生,大学毕业时被归入“右派”阵营。这本书展现了作者在这期间的故事,少量作者的评述也很有意思。作者算是比较幸运的,是在离开北大之后才被打成“极右分子”的,高华称如果作者那时候还在北大可能遭遇更为惨烈。
作者胡伯威本来是一个忠实而坚定的共产主义分子,他的智力应该比较高,比较喜欢思考。他作为共青团员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而且是基于自己的见识和思考。我想我们后来很多人成为团员、党员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否对这个事业有信仰。
作者信仰的变化,从书中可以看出来是因为自己有独立思考的缘故。比如,他觉得报纸提供给人们的信息实在是太少,很多事情发生了大家都不知道。再有就是文化内容的单一化和模式化,其中缺少对人的生命的关怀。这些情况作者注意到了,进行了自己的思考,觉得有问题,写文章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就成为他日后被归入另册的“把柄”。
我以前是模糊知道一些 57 年反右的事情的,这本书则对这段时间北大的情况有更多的描述,包括学生写大字报、发表演讲、写诗等。作者作为旁观者观察到了这些事情,不过也参与发表了一些观点。
“右派”对今天的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只是一种政治上的偏向。高华曾说,在那个时代,右派就意味着成为“人民公敌”,是极为严重的一顶帽子。我觉得我们现在不应该回避那个时期,应该仔细的研究当时的情况,特别是为什么所谓的“右派”只是发表了一些不一样的主张,就可能遭遇牢狱之灾甚至更大的毁灭性打击?
政治上总是有右派、左派的。我现在观察觉得,有些人特别喜欢迅速地给人或者事物归入某一派,似乎这样其内容就不值得一提了,或者一个事情的原因就找到了。
比方说,我前面看到一则视频报道了西雅图大量流离失所的人的情况,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人药物滥用和成瘾,以及市政府对嫌疑犯的起诉、执法力度不大。可是马上就有人说,这是左派的缘故。事实上,这部影片同时也举了对此问题有很好处理措施的罗德岛州,那里实际上也是民主党执政。我还曾见到有人说:啊,《纽约时报》,左派的报纸。其潜台词是,它是不值得信赖的。
我想说,简单地将问题归入左派或者右派,或者言论归入左派或者右派,太简单,不合常理。这可能也算是一种“戴帽子”。
左或者右,只是在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存在差异,比如一方更重视平等,另外一方更重视自由。我认为重要的是能够确立清楚事实。事实不应该有左右之分,事实之上的解决办法才会出现分歧。如果在事实上就存在分歧,那既是可笑的,也是可悲的。
美国政治生活中,“气候变化”就是一个具有争论的或左或右的问题,我认为是很不可思议的。气候变化到底是事实还是观点,难道还不清楚吗?这后面可能存在着利益集团的操控,比如能源行业的支持,是现代政治活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
《历史学的境界》更是一本好书,我第二次仔细读了一遍,可能后面还要再读。
《青春·北大》回顾了作者在 1949 年入共青团到 1957 年左右被打成“反社会主义分子”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作者在建国时是一个初中生,大学毕业时被归入“右派”阵营。这本书展现了作者在这期间的故事,少量作者的评述也很有意思。作者算是比较幸运的,是在离开北大之后才被打成“极右分子”的,高华称如果作者那时候还在北大可能遭遇更为惨烈。
作者胡伯威本来是一个忠实而坚定的共产主义分子,他的智力应该比较高,比较喜欢思考。他作为共青团员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而且是基于自己的见识和思考。我想我们后来很多人成为团员、党员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否对这个事业有信仰。
作者信仰的变化,从书中可以看出来是因为自己有独立思考的缘故。比如,他觉得报纸提供给人们的信息实在是太少,很多事情发生了大家都不知道。再有就是文化内容的单一化和模式化,其中缺少对人的生命的关怀。这些情况作者注意到了,进行了自己的思考,觉得有问题,写文章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就成为他日后被归入另册的“把柄”。
我以前是模糊知道一些 57 年反右的事情的,这本书则对这段时间北大的情况有更多的描述,包括学生写大字报、发表演讲、写诗等。作者作为旁观者观察到了这些事情,不过也参与发表了一些观点。
“右派”对今天的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只是一种政治上的偏向。高华曾说,在那个时代,右派就意味着成为“人民公敌”,是极为严重的一顶帽子。我觉得我们现在不应该回避那个时期,应该仔细的研究当时的情况,特别是为什么所谓的“右派”只是发表了一些不一样的主张,就可能遭遇牢狱之灾甚至更大的毁灭性打击?
政治上总是有右派、左派的。我现在观察觉得,有些人特别喜欢迅速地给人或者事物归入某一派,似乎这样其内容就不值得一提了,或者一个事情的原因就找到了。
比方说,我前面看到一则视频报道了西雅图大量流离失所的人的情况,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人药物滥用和成瘾,以及市政府对嫌疑犯的起诉、执法力度不大。可是马上就有人说,这是左派的缘故。事实上,这部影片同时也举了对此问题有很好处理措施的罗德岛州,那里实际上也是民主党执政。我还曾见到有人说:啊,《纽约时报》,左派的报纸。其潜台词是,它是不值得信赖的。
我想说,简单地将问题归入左派或者右派,或者言论归入左派或者右派,太简单,不合常理。这可能也算是一种“戴帽子”。
左或者右,只是在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存在差异,比如一方更重视平等,另外一方更重视自由。我认为重要的是能够确立清楚事实。事实不应该有左右之分,事实之上的解决办法才会出现分歧。如果在事实上就存在分歧,那既是可笑的,也是可悲的。
美国政治生活中,“气候变化”就是一个具有争论的或左或右的问题,我认为是很不可思议的。气候变化到底是事实还是观点,难道还不清楚吗?这后面可能存在着利益集团的操控,比如能源行业的支持,是现代政治活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