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读了《纽约时报》中文网的一篇文章,不是很同意这篇文章的观点。
这篇文章回顾了 Apple 公司的成功与近期的不如意。作者认为 Apple 应该更有作为,在若干领域作出能够“改变世界”的产品、服务来,就像以前乔布斯那样。我能理解作者的这种心态。几年前 iPhone 热卖、成为众人追捧的时候,我曾看到有中文文章认为 Apple 何不作搜索引擎,来超越 Google。
当然,iPhone 现在也很流行,Apple 的创新特别是技术上的优势仍然是很大的,这很难否认。只不过 Apple 公司的业绩出现了一些情况,我觉得这很正常,无论什么产品或者服务都不可能保持持续的快速上升态势。而且也可能说明 iPhone 的质量比较可靠,一般人能够使用好些年而不用换。
这篇文章里作者赞赏了 Apple 对用户隐私的重视,继而认为 Apple 可能作的更好,有更伟大的产品,而不是现在这样的很常规性的产品发布。
这里的背景信息是,与 Apple 同样处于科技领域的巨头如 Google、Facebook 目前正遭遇隐私、信任、安全等危机。特别是 Facebook 似乎已“臭名昭著”了。
所以作者认为 Apple 为什么作社交网络呢?它那么重视隐私,它的社交产品不会是很棒的吗?这种想法和认为 Apple 应该作更能保护用户隐私的搜索引擎的思路是一致的。
我不太认可此文章的观点,首先是我不认为一个公司在某方面很突出并不意味着它做什么都可以。一些汽车制造商能够制造很高性能的汽车,可是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它们就不一定优秀。类似的,Apple 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控制力,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打造一个你所喜欢的社交网络。
“跨界”并不是不可以,而且也是被鼓励的,不过我总是怀疑“跨界”能否形成“超越”,我几乎不能相信 Apple 的搜索服务能够有 Google 杰出。
其次,也是更主要的,我不太同意那种“出了问题你就什么都不是”的思维,这和“赢者通吃”的逻辑一样,你做得好,那么什么都可能做得好;你出了问题,你什么地方都有错。
确实,Google、Facebook 这些对用户数据需求很大的公司最近几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比较担心是正常的。可是我认为它们的服务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便利,也很巨大。关键是,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它不会以经济实力而排斥你。
我相信,Google、Facebook 在各自领域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比如使信息更容易被找到、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紧密、无障碍,是比较巨大的。其意义并不一定比 Apple 制造的设备给世界带来的改变小,甚至可以说更大、更深远。
它们出了问题,我认为应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或者出现问题的原因,而不是把它们勾画出“无恶不作”的一方,给想当然地给与之对立的一方添加很多它不能够达到的“使命”。在他们看来,Google、Facebook 收集用户数据的行为都不对了,应该有公司提供不收集隐私的社交网络或者搜索引擎。不妨设想存在这样的服务,我估计很多人是没有机会使用的,而这些想当然的人不会关注这点。实际运营企业的人比他们实际、了解情况。
我注意到去年“滴滴打车”出了问题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舆论上马上似乎“滴滴”什么都不对了,什么都有问题。我不经常使用“滴滴”,可是我仍然觉得它所提供的便利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它有问题,我们可以批评,不过不应该“口诛笔伐”式的,给人感觉如果“滴滴”马上关掉了最好。
所以,我觉得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有一种有意或无意放大事情严重性的媒体惯性。可以用“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句老话来解释,我觉得这可能也有满足读者的某种需求的因素在里面。读者,如果具有区分这些内容的能力,搞清楚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凑热闹、凑热点”的,我认为比较好。
这篇文章回顾了 Apple 公司的成功与近期的不如意。作者认为 Apple 应该更有作为,在若干领域作出能够“改变世界”的产品、服务来,就像以前乔布斯那样。我能理解作者的这种心态。几年前 iPhone 热卖、成为众人追捧的时候,我曾看到有中文文章认为 Apple 何不作搜索引擎,来超越 Google。
当然,iPhone 现在也很流行,Apple 的创新特别是技术上的优势仍然是很大的,这很难否认。只不过 Apple 公司的业绩出现了一些情况,我觉得这很正常,无论什么产品或者服务都不可能保持持续的快速上升态势。而且也可能说明 iPhone 的质量比较可靠,一般人能够使用好些年而不用换。
这篇文章里作者赞赏了 Apple 对用户隐私的重视,继而认为 Apple 可能作的更好,有更伟大的产品,而不是现在这样的很常规性的产品发布。
这里的背景信息是,与 Apple 同样处于科技领域的巨头如 Google、Facebook 目前正遭遇隐私、信任、安全等危机。特别是 Facebook 似乎已“臭名昭著”了。
所以作者认为 Apple 为什么作社交网络呢?它那么重视隐私,它的社交产品不会是很棒的吗?这种想法和认为 Apple 应该作更能保护用户隐私的搜索引擎的思路是一致的。
我不太认可此文章的观点,首先是我不认为一个公司在某方面很突出并不意味着它做什么都可以。一些汽车制造商能够制造很高性能的汽车,可是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它们就不一定优秀。类似的,Apple 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控制力,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打造一个你所喜欢的社交网络。
“跨界”并不是不可以,而且也是被鼓励的,不过我总是怀疑“跨界”能否形成“超越”,我几乎不能相信 Apple 的搜索服务能够有 Google 杰出。
其次,也是更主要的,我不太同意那种“出了问题你就什么都不是”的思维,这和“赢者通吃”的逻辑一样,你做得好,那么什么都可能做得好;你出了问题,你什么地方都有错。
确实,Google、Facebook 这些对用户数据需求很大的公司最近几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比较担心是正常的。可是我认为它们的服务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便利,也很巨大。关键是,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它不会以经济实力而排斥你。
我相信,Google、Facebook 在各自领域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比如使信息更容易被找到、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紧密、无障碍,是比较巨大的。其意义并不一定比 Apple 制造的设备给世界带来的改变小,甚至可以说更大、更深远。
它们出了问题,我认为应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或者出现问题的原因,而不是把它们勾画出“无恶不作”的一方,给想当然地给与之对立的一方添加很多它不能够达到的“使命”。在他们看来,Google、Facebook 收集用户数据的行为都不对了,应该有公司提供不收集隐私的社交网络或者搜索引擎。不妨设想存在这样的服务,我估计很多人是没有机会使用的,而这些想当然的人不会关注这点。实际运营企业的人比他们实际、了解情况。
我注意到去年“滴滴打车”出了问题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舆论上马上似乎“滴滴”什么都不对了,什么都有问题。我不经常使用“滴滴”,可是我仍然觉得它所提供的便利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它有问题,我们可以批评,不过不应该“口诛笔伐”式的,给人感觉如果“滴滴”马上关掉了最好。
所以,我觉得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有一种有意或无意放大事情严重性的媒体惯性。可以用“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句老话来解释,我觉得这可能也有满足读者的某种需求的因素在里面。读者,如果具有区分这些内容的能力,搞清楚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凑热闹、凑热点”的,我认为比较好。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