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图书馆重读了袁伟时的《昨天的中国》。没有读完,但仍然很有感触。
这是一本好书。讲述的是中国的近代史。不过,并不主要讲发生了什么。因为,对于史实,要么人们对发生了什么都已经知道了,要么对于到底发生了什么现在也不可能完全揭晓。这就是说,对于历史,既要重视史实,又不能完全局限于史实。我更喜欢有分析、评论的历史著作,而不是那种“讲故事”的历史书。
袁伟时的这本书基本上属于文化和历史分析类著作。我今天看了大约 30 多页,作者一再强调的仍然是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经验,拒绝无知,崇尚学术自由等观点。我深表认同。
对于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因为教科书和宣传材料的缘故,我们很容易迅速地给此人下结论,比如袁世凯、孙中山。实际上,由于人总是复杂的,所以这种眼光肯定是有问题的。有句话说,历史人物要历史的看,袁伟时的书就在一些方面纠正了我们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刻板印象。这种纠正,我觉得实际上是使历史人物的轮廓丰满起来。读者了解到这个历史人物的整体,包括历史事件的整体,这些信息是有助于读者形成历史眼光的。
这是一本好书。讲述的是中国的近代史。不过,并不主要讲发生了什么。因为,对于史实,要么人们对发生了什么都已经知道了,要么对于到底发生了什么现在也不可能完全揭晓。这就是说,对于历史,既要重视史实,又不能完全局限于史实。我更喜欢有分析、评论的历史著作,而不是那种“讲故事”的历史书。
袁伟时的这本书基本上属于文化和历史分析类著作。我今天看了大约 30 多页,作者一再强调的仍然是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经验,拒绝无知,崇尚学术自由等观点。我深表认同。
对于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因为教科书和宣传材料的缘故,我们很容易迅速地给此人下结论,比如袁世凯、孙中山。实际上,由于人总是复杂的,所以这种眼光肯定是有问题的。有句话说,历史人物要历史的看,袁伟时的书就在一些方面纠正了我们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刻板印象。这种纠正,我觉得实际上是使历史人物的轮廓丰满起来。读者了解到这个历史人物的整体,包括历史事件的整体,这些信息是有助于读者形成历史眼光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