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听了罗振宇以前在《罗辑思维》里讲的两个节目,一个是对左派说的,一个讲的是美国的右派传统。
前一个节目很短,实际上是对国内某些“左派”的回应;后一个节目有 50 几分钟,详细地阐述了美国保守派思想传统。从节目里了解到两本书,分别是《唐宁街岁月》和《别想那只大象》。
我觉得罗振宇讲的两个内容都挺不错的。这回到了一个基本的问题上面:让人替你读书是否可能?首先,我认为读书是一个私人的、个性化的事情,怎么读、怎么理解都靠自己,真正的读书并不是为了考试,所以很难让他人代替自己读书来节省自己的时间。另一方面,有一些书是可以让人给自己读的,不是为了记忆、理解书中的内容、观点,而只是一次对书的内容的大致了解。如果觉得不错,自己可以深入了去读;如果觉得不喜欢,就可以过掉。总之,我认为罗振宇以前的这些节目是有一些价值的,并不是在实际中不成立的事情。例如,小说、哲学著作并不适合让他人讲给自己听,历史学方面的内容则是可以的。
从他对国内左派的回应看,一些所谓的左派可能在言语上对他进行了攻击。我曾经天真地以为,为了使自己在观点上既不偏向于右又不偏向于左,最好多关注两派人的各种观点,“中和”一下。实际上,观点层面是没有必要搞这种调和的,也没有用。第一,具体的事情有具体的观点,一件事情有左的观点在另外一件事情上又可能有右的主张。第二,观点要基于事实,而非其他人的观点。其他观点需要有说服力,最好也应该有充分的论据。第三,偏左或者偏右都是很正常的,只要不极端到无知、狂妄的地步就好了。第四,“关注”别人的观点并不解决问题,关键是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对于不同意自己观点的人,或者分属“不同阵营”的人,我很讨厌那种将对方妖魔化的思维。比如语言攻击,通过骂来打击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是一种气急败坏和对自己主张不自信的表现。如若不然,把自己的观点讲的更清楚明白、更具有说服力不是更好吗?
罗振宇比较多地介绍了右派的保守主义传统,但他又不是主要地谈政治,而是从右派的思想根源那里告诉听众能够吸收到的人生经验。
比如,保守主义倾向于认为人不能穷尽知识,人很难完全了解一个事物的全貌,所以保守主义喜欢渐进式地改良而不是革命,希望依靠自己的经验积累去推动变革而不是设计出一个完美的未来。又比如,保守主义思想里崇尚个人的奋斗,相信人自己应该且能够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而不是等着别人帮助。他将这种思想归结为“富人思维”。与之对应的“穷人思维”是那种求平稳、保基本的生活态度。后一点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支持保守主义政治立场,尽管真正受益的只是少数塔尖的人。罗振宇说,这种理念具有凝聚力,使保守主义者能够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他对保守主义思想的这两个归纳,我认为是很贴切的。不过,我并不十分理解和赞同后面的对“富人/穷人思维”的划分。我认为思维是一种很个性化的东西,硬是要划分成不同类别也可以,但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差异。
保守主义崇尚自由、个人奋斗,有个人主义气质。不过,美国的保守主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与最开始的样子截然不同了。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并没有完全成为现实,反倒是对平等的重视成为现在的主流。这可能也是政治生活中有不同派别的好处,它能够促使对方改变,变得更好,在出错的时候又不至于错的太离谱。所以我认为真正的政治上的左右对立不应该是你死我活、你邪恶我正义这种很标签化的定位。
前一个节目很短,实际上是对国内某些“左派”的回应;后一个节目有 50 几分钟,详细地阐述了美国保守派思想传统。从节目里了解到两本书,分别是《唐宁街岁月》和《别想那只大象》。
我觉得罗振宇讲的两个内容都挺不错的。这回到了一个基本的问题上面:让人替你读书是否可能?首先,我认为读书是一个私人的、个性化的事情,怎么读、怎么理解都靠自己,真正的读书并不是为了考试,所以很难让他人代替自己读书来节省自己的时间。另一方面,有一些书是可以让人给自己读的,不是为了记忆、理解书中的内容、观点,而只是一次对书的内容的大致了解。如果觉得不错,自己可以深入了去读;如果觉得不喜欢,就可以过掉。总之,我认为罗振宇以前的这些节目是有一些价值的,并不是在实际中不成立的事情。例如,小说、哲学著作并不适合让他人讲给自己听,历史学方面的内容则是可以的。
从他对国内左派的回应看,一些所谓的左派可能在言语上对他进行了攻击。我曾经天真地以为,为了使自己在观点上既不偏向于右又不偏向于左,最好多关注两派人的各种观点,“中和”一下。实际上,观点层面是没有必要搞这种调和的,也没有用。第一,具体的事情有具体的观点,一件事情有左的观点在另外一件事情上又可能有右的主张。第二,观点要基于事实,而非其他人的观点。其他观点需要有说服力,最好也应该有充分的论据。第三,偏左或者偏右都是很正常的,只要不极端到无知、狂妄的地步就好了。第四,“关注”别人的观点并不解决问题,关键是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对于不同意自己观点的人,或者分属“不同阵营”的人,我很讨厌那种将对方妖魔化的思维。比如语言攻击,通过骂来打击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是一种气急败坏和对自己主张不自信的表现。如若不然,把自己的观点讲的更清楚明白、更具有说服力不是更好吗?
罗振宇比较多地介绍了右派的保守主义传统,但他又不是主要地谈政治,而是从右派的思想根源那里告诉听众能够吸收到的人生经验。
比如,保守主义倾向于认为人不能穷尽知识,人很难完全了解一个事物的全貌,所以保守主义喜欢渐进式地改良而不是革命,希望依靠自己的经验积累去推动变革而不是设计出一个完美的未来。又比如,保守主义思想里崇尚个人的奋斗,相信人自己应该且能够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而不是等着别人帮助。他将这种思想归结为“富人思维”。与之对应的“穷人思维”是那种求平稳、保基本的生活态度。后一点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支持保守主义政治立场,尽管真正受益的只是少数塔尖的人。罗振宇说,这种理念具有凝聚力,使保守主义者能够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他对保守主义思想的这两个归纳,我认为是很贴切的。不过,我并不十分理解和赞同后面的对“富人/穷人思维”的划分。我认为思维是一种很个性化的东西,硬是要划分成不同类别也可以,但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差异。
保守主义崇尚自由、个人奋斗,有个人主义气质。不过,美国的保守主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与最开始的样子截然不同了。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并没有完全成为现实,反倒是对平等的重视成为现在的主流。这可能也是政治生活中有不同派别的好处,它能够促使对方改变,变得更好,在出错的时候又不至于错的太离谱。所以我认为真正的政治上的左右对立不应该是你死我活、你邪恶我正义这种很标签化的定位。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