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读到一本好书,有时候似乎冥冥之中是有一种神秘力量在作用,也就是天意使然。
我前几天借了一本伏尔泰的书《哲学书简》。伏尔泰我知道是法国的大文豪,但没有读过他的著作,也对他很不了解。昨天,我打算还掉这本书,因为从其目录上看,《哲学书简》就是若干封信,也没有多少与“哲学”相关的词语。
奇怪的是,还书的设备居然出了故障,无法还书成功。所以我就随后读了一点这本书的内容,就像发现了宝藏似的,特别欣喜。没有别的,这本书的语言足够幽默风趣,仅此我认为就值得一读。比如一篇介绍威廉·宾的文章,就很不错。
接下来,我又找到一本《哲学书简》,不同的翻译,应该是更好一些,因为它有注释,参考了英文和法文两个版本。我没有理由不借这本书好好读一读伏尔泰的东西。
我想,如果不是机器出问题,我可能很长时间都不会了解伏尔泰的任何文字或者思想了,这确实会是比较大的一个遗憾。
重要的、影响深远的书,是会有很多人去翻译解读的。比如《论自由》,我昨天也找到一个更好的版本,可能是武汉大学的两个学者翻译的,语言流畅而意思准确。
一些重要的西方著作,《商务印书馆》很早之前就有编译,可能是受时代所限,比如可供查找的参考书、能够咨询的学者不多,这些翻译版本虽然严格的遵从了原文的内容,但一些地方缺乏解读、深入的了解,以至于现在读起来有时候会觉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现在我们接触到的信息不可谓不多,各种新闻、评论、观点文章,以及很多书籍,到处都是。我在想,这些东西 100 年后还有多少能够留下来,有人去读呢?新闻报道应该还是有价值的,因为它书写的是时代,是历史。对于其他的观点评论文章和绝大多数书籍,应该都无人问津了。
按照这个逻辑,我们现在在图书馆能够看到的历史上的著作,特别是很多人去翻译、解读的书,必然是有其思想价值的,而且这种价值哪怕过了几百年,也毫不褪色。能够了解其中的少数,也算是与古人对话了,这是读“经典”给人的独特感受。
我前几天借了一本伏尔泰的书《哲学书简》。伏尔泰我知道是法国的大文豪,但没有读过他的著作,也对他很不了解。昨天,我打算还掉这本书,因为从其目录上看,《哲学书简》就是若干封信,也没有多少与“哲学”相关的词语。
奇怪的是,还书的设备居然出了故障,无法还书成功。所以我就随后读了一点这本书的内容,就像发现了宝藏似的,特别欣喜。没有别的,这本书的语言足够幽默风趣,仅此我认为就值得一读。比如一篇介绍威廉·宾的文章,就很不错。
接下来,我又找到一本《哲学书简》,不同的翻译,应该是更好一些,因为它有注释,参考了英文和法文两个版本。我没有理由不借这本书好好读一读伏尔泰的东西。
我想,如果不是机器出问题,我可能很长时间都不会了解伏尔泰的任何文字或者思想了,这确实会是比较大的一个遗憾。
重要的、影响深远的书,是会有很多人去翻译解读的。比如《论自由》,我昨天也找到一个更好的版本,可能是武汉大学的两个学者翻译的,语言流畅而意思准确。
一些重要的西方著作,《商务印书馆》很早之前就有编译,可能是受时代所限,比如可供查找的参考书、能够咨询的学者不多,这些翻译版本虽然严格的遵从了原文的内容,但一些地方缺乏解读、深入的了解,以至于现在读起来有时候会觉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现在我们接触到的信息不可谓不多,各种新闻、评论、观点文章,以及很多书籍,到处都是。我在想,这些东西 100 年后还有多少能够留下来,有人去读呢?新闻报道应该还是有价值的,因为它书写的是时代,是历史。对于其他的观点评论文章和绝大多数书籍,应该都无人问津了。
按照这个逻辑,我们现在在图书馆能够看到的历史上的著作,特别是很多人去翻译、解读的书,必然是有其思想价值的,而且这种价值哪怕过了几百年,也毫不褪色。能够了解其中的少数,也算是与古人对话了,这是读“经典”给人的独特感受。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