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马逊离开中国之前我如果要网络购物,第一个想到,也是最可能选择的就是它。除了亚马逊界面的简洁设计之外,最让我满意的还有它的评价体系。无论是书还是生活用品,它的评价虽然不多,比如有好几万甚至几十万评价,但大多数都是比较靠谱的。评价的文字能够令人信服,是购物时作决定很好的参考。
反观京东,它有非常多的评价,有大量图片和视频,我觉得也不错,可是其评价内容就不那么让人放心了。有的文字评价,看起来很奇怪,使人觉得那似乎不是真实的买家写的评论,比如陈述是不满意的,分数却是 5 星满分;或者不谈产品质量,只谈买家服务,而买家就是京东自营,有什么要谈的?也不是淘宝。因为京东的用户很多,所以也还是可以看到一些真实的评价的。但每次看到一个产品有极高的好评,总是使人担心其中的水分。
我最近碰到两个服务——携程和饿了么——上面显然有大量有水分的、掺假的评价,让人很不满意。不知道是这些平台知道这种情况而不去管理,还是蒙在鼓里,自己的服务被人利用而不自知。不论哪种,我觉得都是我们社会诚信缺失的一个写照。
我在携程上面预订了一个火车站附近的酒店,名字是 7 天连锁。实际上,根本没有这个名字的酒店,是一个个体户,没有接待、票据,我是通过打电话找到那个住处的。价格倒也不贵,80 几块钱。可是,那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房间,设施很差,厕所冲水马桶一直在流水。赶火车没办法可以住一下,却无法把那个房间就做酒店、宾馆。可是在携程上,这个宾馆评价颇高,里面居然有人说自己是全家出去旅行,住在那里很舒服、满意。就在我入住的时候,老板还让我在微信上给他凑一个单(他转钱给我,我再付钱预订他的房间)。
不清楚携程上面有多少酒店或服务通过这种虚假的评价来招揽客户,不过消费者肯定是会被骗到的。往往因为损失不多,可能也就抱怨几句,而这些抱怨也被大量的好评淹没了。我不是说好评都不应该,都不可信,不过我们应该根据事实来判断好评到底是否是对的。如果好评与现实相去甚远,那么好评就没有什么可信度了。
我也经常使用饿了么点外卖。不过,我可能一段时间不会使用饿了么了,因为它上面也有大量虚假的评价。甚至可以说,外卖行业也许和酒店、宾馆行业一样,使用虚假的评价来拔高自己的服务和产品,招揽客户。
我在饿了么遇到的情况是这样的。一个餐馆宣称自己是全国连锁,有一些优惠套餐。我买到手的,实际上就是一包超市里可以买到的榨菜、6 个小笼包和 3 个肉包。榨菜 6.8 元,小笼包很小,2 块多钱一个,3 个肉包好象是 9 块多。当然,老板推出打折优惠,实际上只需要 15 块钱,可是这些东西确实很少,很不值。
这个店的评价也很高,有 4.7 分,不清楚是如何做到的。根据我个人的体验,它不可能有这样好的评价。现在在外面吃一笼真正的小笼包,也就 6 块多钱,也比这个店 15 块钱的要饱的多。我十分怀疑它的评价有大量水分。
上面说的评价里的水分,是我个人亲身体验后感受到的,也没有什么证据。我觉得平台是可以有一些措施或行动,来杜绝这些行为,或曝光这些操纵的,当然前提是它真的存在。我作为一个消费者,没有什么渠道或办法去找证据,只能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评价的描述,来推测评价可能的失实。
我不清楚更广泛的事实是怎样的,比如这种有水分的可疑的评价是不是到处都在,人们都习以为常。我是很担心这种误导人的假的评价的。
像外卖、廉价酒店这样的服务,人们不会花很多钱,感觉上当之后除了不高兴可能也不会有什么动作。提供这些服务的人,借助网络,也不需要培养自己的忠实客户,能够增加一个客户就等于多赚一笔,反正还有大量的人可能需要使用他们的东西。这些特点,使这些不真实的评价几乎是泛滥式存在了,至少就我所体验到的两个服务是这样的。因为它们的服务与好评度相距甚远,我是可以确定的。
可能人们并不清楚宣传和操纵的差别。做生意是需要宣传的,把自己的东西、服务说的很好,这没有错,有一些夸大也是能够理解的。广告就是一种宣传手段。在一个平台上使用虚假的账号去美化自己的服务,淹没负面的评价,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在操纵服务平台,可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我觉得关键还是在于平台是否有动力去改善自己的评价系统,使真正的好评、差评都呈现出来,使虚假的好评、差评消失掉。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生意,我认为“诚信”都是挺重要的。做人自不必说,没有诚信的人可能有一些小利,但难有大成就。做生意也需要如此。不过因为现在人口流动性很大,一个商店、商户没有动力去服务好自己的客户,使他们变成回头客。他只需要拿下一个客户一次,就算是成功了,因为钱已经赚到手。这使得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没有什么诚信可言。
我担心的是如果大量的商家都如此做,消费者也大量的不信任商家获得的评价,谁信谁吃亏,那么我们社会的诚信是不是有大量流失的可能?到后来,陌生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警惕取而代之,这并不是一个令人温暖放心的处境。
我的教训是,不再使用饿了么,少用携程,少吃外卖,不再信任绝大多数网络评价。我并不想如此,但被骗的怕了,也没有办法。这种经验、经历,使人无奈。
反观京东,它有非常多的评价,有大量图片和视频,我觉得也不错,可是其评价内容就不那么让人放心了。有的文字评价,看起来很奇怪,使人觉得那似乎不是真实的买家写的评论,比如陈述是不满意的,分数却是 5 星满分;或者不谈产品质量,只谈买家服务,而买家就是京东自营,有什么要谈的?也不是淘宝。因为京东的用户很多,所以也还是可以看到一些真实的评价的。但每次看到一个产品有极高的好评,总是使人担心其中的水分。
我最近碰到两个服务——携程和饿了么——上面显然有大量有水分的、掺假的评价,让人很不满意。不知道是这些平台知道这种情况而不去管理,还是蒙在鼓里,自己的服务被人利用而不自知。不论哪种,我觉得都是我们社会诚信缺失的一个写照。
我在携程上面预订了一个火车站附近的酒店,名字是 7 天连锁。实际上,根本没有这个名字的酒店,是一个个体户,没有接待、票据,我是通过打电话找到那个住处的。价格倒也不贵,80 几块钱。可是,那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房间,设施很差,厕所冲水马桶一直在流水。赶火车没办法可以住一下,却无法把那个房间就做酒店、宾馆。可是在携程上,这个宾馆评价颇高,里面居然有人说自己是全家出去旅行,住在那里很舒服、满意。就在我入住的时候,老板还让我在微信上给他凑一个单(他转钱给我,我再付钱预订他的房间)。
不清楚携程上面有多少酒店或服务通过这种虚假的评价来招揽客户,不过消费者肯定是会被骗到的。往往因为损失不多,可能也就抱怨几句,而这些抱怨也被大量的好评淹没了。我不是说好评都不应该,都不可信,不过我们应该根据事实来判断好评到底是否是对的。如果好评与现实相去甚远,那么好评就没有什么可信度了。
我也经常使用饿了么点外卖。不过,我可能一段时间不会使用饿了么了,因为它上面也有大量虚假的评价。甚至可以说,外卖行业也许和酒店、宾馆行业一样,使用虚假的评价来拔高自己的服务和产品,招揽客户。
我在饿了么遇到的情况是这样的。一个餐馆宣称自己是全国连锁,有一些优惠套餐。我买到手的,实际上就是一包超市里可以买到的榨菜、6 个小笼包和 3 个肉包。榨菜 6.8 元,小笼包很小,2 块多钱一个,3 个肉包好象是 9 块多。当然,老板推出打折优惠,实际上只需要 15 块钱,可是这些东西确实很少,很不值。
这个店的评价也很高,有 4.7 分,不清楚是如何做到的。根据我个人的体验,它不可能有这样好的评价。现在在外面吃一笼真正的小笼包,也就 6 块多钱,也比这个店 15 块钱的要饱的多。我十分怀疑它的评价有大量水分。
上面说的评价里的水分,是我个人亲身体验后感受到的,也没有什么证据。我觉得平台是可以有一些措施或行动,来杜绝这些行为,或曝光这些操纵的,当然前提是它真的存在。我作为一个消费者,没有什么渠道或办法去找证据,只能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评价的描述,来推测评价可能的失实。
我不清楚更广泛的事实是怎样的,比如这种有水分的可疑的评价是不是到处都在,人们都习以为常。我是很担心这种误导人的假的评价的。
像外卖、廉价酒店这样的服务,人们不会花很多钱,感觉上当之后除了不高兴可能也不会有什么动作。提供这些服务的人,借助网络,也不需要培养自己的忠实客户,能够增加一个客户就等于多赚一笔,反正还有大量的人可能需要使用他们的东西。这些特点,使这些不真实的评价几乎是泛滥式存在了,至少就我所体验到的两个服务是这样的。因为它们的服务与好评度相距甚远,我是可以确定的。
可能人们并不清楚宣传和操纵的差别。做生意是需要宣传的,把自己的东西、服务说的很好,这没有错,有一些夸大也是能够理解的。广告就是一种宣传手段。在一个平台上使用虚假的账号去美化自己的服务,淹没负面的评价,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在操纵服务平台,可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我觉得关键还是在于平台是否有动力去改善自己的评价系统,使真正的好评、差评都呈现出来,使虚假的好评、差评消失掉。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生意,我认为“诚信”都是挺重要的。做人自不必说,没有诚信的人可能有一些小利,但难有大成就。做生意也需要如此。不过因为现在人口流动性很大,一个商店、商户没有动力去服务好自己的客户,使他们变成回头客。他只需要拿下一个客户一次,就算是成功了,因为钱已经赚到手。这使得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没有什么诚信可言。
我担心的是如果大量的商家都如此做,消费者也大量的不信任商家获得的评价,谁信谁吃亏,那么我们社会的诚信是不是有大量流失的可能?到后来,陌生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警惕取而代之,这并不是一个令人温暖放心的处境。
我的教训是,不再使用饿了么,少用携程,少吃外卖,不再信任绝大多数网络评价。我并不想如此,但被骗的怕了,也没有办法。这种经验、经历,使人无奈。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