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曾有一个观点,即:对于一个看法,无论是我的还是别人的,它肯定不完美和完全正确。所以我们都要给自己留下余地,去修正自己的看法。我现在仍然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不过我现在需要修正一下它适用的情况。也就是:它主要适用于对事实的把握方面。
很多事情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掌握全部的准确信息然后非常明智地进行判断。事实上我们都获得部分信息,受自己的偏见影响而做出自己的判断。这非常类似于盲人摸象。解决办法就是上面我所说的,你得告诫自己:我所持有的判断还可能有变化,因为我没有了解真相的全部,而我的判断还可能有偏差或错误。在此基础上还要更进一步,那就是,人与人的观点并不完全平等,有的观点就比其他观点高明。道理也很简单,人的能力各不相同。
对于接受信息的人来说,合理的做法或者说重要的能力,就是判断各种观点,找出自己认为更高水平的,忽略那些思维能力不足的。或者,在别人的观点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观点,增加自己的思维活动。当然,如果这个人要表达此观点,应该说明自己所参考的观点的出处,不能简单地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观点实在是千奇百怪,所以应该有一个谦卑的态度去了解各种观点,包括那些明显是错误的,作为一种补充,如果你能够判断和确定其错误的地方在哪。而且,错误的观点也不可能一无是处,它至少让你能够了解到一种思维方式。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大家所想的就是自己所想的,或者反过来,自己所想的就是大多数人所想的,这种心态并不好。因为这不是事实。
接下来我想到了价值层面的东西。我相信,民主、自由、人权、科学等价值,是具有普适性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和观点不同,在这些方面如果存在不同看法,基本就属于两个世界的人了。不过,即使如此,也可以共存,没有达到不共戴天的程度。只不过是因为网络,现在很容易感觉似乎人们都是立场坚定的战士。我不太相信现实中有那么多不可一世的人。其实,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是很温顺的,只不过通过网络可以比较夸张地表达情绪。
我从来不习惯于通过微信朋友圈报告自己的生活动态,或者通过微信来阅读新闻和评论。我挺庆幸自己的选择,因为这样在我看来最好。可能是因为关心的缘故,有时候我会点开一些人的朋友圈,其中的一些内容所展现的观点我是很难认可的。我对这些朋友有些佩服,因为他们能够坚持自己所信仰的东西,然后公开的表达出来。 我的可能是不同的看法,却不敢公开表达以进行挑战。当然,也不是说一定要在微信表达,其他地方也可以。更关键的是,表达的欲望不能超过学习的欲望。急着表达,而不能掌握足够的知识,我认为也是比较没水平的事情。所以我坚持学习和阅读,来充实自己的资料库,使自己所相信的东西建立在充分的基础之上。
我的这些微信朋友,以及其他所以朋友,我觉得都挺不错的,尽管在一些事情上我们有明显不同意见,甚至在上述普适价值观方面,他们也不如我一样相信。所以说观点层面的东西,我们不可以太过于剑拔弩张,成为构建关系的障碍。价值观、观点层面的东西,确实也重要,这是一个人部分心灵的寄托,是一个人最珍视的。可能就是因为它很个人化,所以如果我们贸然攻击,就很容易造成冲突。破解办法就像前面所说的,不去碰它,将其保持私人状态;如果要表达、交流, 也是在一个个人观点、只供参考的前提下进行分享,不能强迫一方投降,那样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于我所认可的一些普适的价值观,我会继续通过读书去理解发、丰富,使其成为我自己看问题、看社会的出发点和工具。
民主、自由等普适的价值观,是现代文明的精华,可以说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指标。近代中国一些比较有眼光的人就意识到我们之所以落后就在于这些方面的落后,器物方面只是表面。其中,梁启超就是最著名的一个。我今天早上偶然看到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还非常不屑于梁启超的“多变”。实际上,梁启超的爱国,是没有变化的。 由此我感觉,还有不少人对近代史和近代史人物存在着误解和误判。这方面我个人肯定也不能例外。对于近代史的误解、误判和不知道,是很可怕的事情。近代史是指导我们看清当代的很重要的资料,我觉得我需要读更多近代史方面的内容。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