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TED 推荐给我一个演讲视频说的是社交平台在“极化”(Polarization)方面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今天在 Google Podcasts 上面听了这个演讲。演讲者之前的工作是在国外易于被极端化的社区里去极端化(可能是反恐的一部分),她说现在美国国内的这种情况也很严重,已经威胁到民主了。
当媒体或政客攻击 Facebook 传播虚假信息时,我认可 Facebook 的一个辩解论据,即它不应该是事实仲裁人。实际上没有人可以垄断事实和真理。信息的充分流动,理论上可以使真相和事实凸显出来,另一方面也更不容易被隐瞒。不过 TED 演讲者批评 Facebook 的是它受用户参与度和经济利益的趋势,不仅没有动力尝试解决极化问题,反而促使人更加极端化,加深社会的分裂。
社交媒体的算法,为了确保用户更长时间停留在平台上消费内容,会不断了解用户喜好,用“智能化”技术推荐更多用户可能喜欢的内容。内容制造者则希望用户更多地“参与”(Engagement),比如说评论、分享。有一种说法是,越是极端化的、虚假的、阴谋论的内容,更容易获得更多用户的点击、参与。我无法确定这种判断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不过我想到了我们日常吃的饭菜和食物,通常越是好吃的东西越为垃圾食品,越是健康的食物越不好吃。比较接近事实的新闻报道可能并不如阴谋论等内容那么激起人的情绪。
从言论自由角度,我觉得无论多么离谱的内容,只要符合平台规则,我认为不应该由平台或某个人去决定它不应该存在。从社会利益、民主价值等角度看,我也认可演讲者的看法,即社交媒体平台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真正做到“使世界变好一点”的目标。
演讲者提到人们在 Facebook 被极化与现实中极端恐怖主义招募组员时的类似模式。人被极端的一些想法所淹没,内心充满着仇恨,自己的观点则被不断地确认,自己似乎属于某个群体一样,有一种归属感。网络上可能人更容易“直抒胸臆”,不太给不同意见者表达不同意见并了解这种意见的机会。现实中则不一样,讨论一般不会以谩骂、侮辱人而结尾。
不管社交媒体平台怎么设定规则和管理其服务,我觉得个人在网络上可以心态平和一点,多质疑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信息,很多时候一次 Google 搜索就能够发现问题。我发现一些言论,夹杂着事实和自己的判断,唯独没有其消息来源的参考链接,比较容易“唬”住人。往好处想,是人还没有太搞清楚具体的事实就开始转述“事实”,造成误传。
再有就是信息源的重要性了。新闻报道的主体是记者,这是一种专业人员,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相信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媒体的专业报道。如果有疑问,还可以查询其他媒体的报道来佐证。急迫希望读者支持的媒体和“媒体人”,比如说要打赏的公众号,我觉得其可靠性要打个折扣。调动读者的情绪,使其感动、愤怒、回忆等等,一旦产生了“同感”,打赏就水到渠成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