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无视

昨天晚上我听了一点 BBC Radio 4 的播客,其中采访了《侍女的故事》书籍的作者 Margaret Atwood 以及瑞典的环境活动家 Greta Thunberg。这是一个非常简短的采访,大概只用了 3 到 5 分钟。我记得主持人提问她们如何应对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其中肯定包括互联网 Troll。Atwood 的意思是直接无视它,忽略它;Thunberg 说她也不太在意这些东西,因为如果自己在意这些,就没有时间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了。

我似乎突然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也就是:人应该集中精力和时间在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上,无论这种行为是否被人理解、被人推崇、被人喜爱。比如说那些记者们,尽可能地报道事实是最重要的,至于这个报道是否被人称之为“假新闻”以及有多少人附和,有多大关系?太在意别人的认可,很容易落入一个俗套,即为了“满足谁或者一种心理”而活,这时候人就丧失了自我。

前面提到的两个人都不算是娱乐明星,后者可能更在意大众怎么看待自己,自己是否被很多人喜爱。这也是社交媒体给人制造的一种体验,似乎每个人都能够理论上成为明星,自己的言行为万人追捧。如果有很多言论是不利于自己正面形象的,自己可能觉得压抑,或者进行反击。在这类人群看来,名就是利,出名是最重要的,而且最好持久。由此我想到一个词:网红。我知道 YouTube 上一些创作者渐渐地积累了很高的人气,算是“网红”。一些人表达过 Burn Out 的感觉,即长期处于压力下的疲惫感。我估计这是因为长时间为了获取关注度(流量)而积累的负面情绪。想象一下,你必须经常性地创作内容已获得粉丝的认可。一方面是内容方面要挖空心思,另外一方面则是保持“火”的深层焦虑感。

还有一个词现在很常见:自媒体。它们和视频创作者比较类似,在意的也是流量、阅读量、读者人数。这是让我比较不太相信自媒体而倾向于传统媒体的一个重要原因。自媒体首先需要“火”起来,关注者众多才有可能继续下去;传统媒体已经确立品牌很多年,没有人不知道,侧重于“质”(内容)而不是“名”的可能性更大。我认为自媒体的报道,尤其是新闻方面的,只能算是观点,其中夹杂着事实和论据,需要读者辨识;传统媒体也有观点文章,但与新闻报道区分开了,读者很容易搞清楚什么是报道,什么是评论。

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不是明星也成不了一呼百应的人气明星,所以我觉得 Thunberg 的话挺有道理的。我自己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去做,我怎么有精力去纠结于你是否喜欢、同意我的观点、事业?放不下这些东西,那你就仍然是处于“明星”那个层次的公众人物。

说明一下,我没有鄙视明星的意思,实际上很多明星也都非常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到改善社会的工作中去,我觉得这是很让人佩服的。一个明星的影响力肯定比普通人大很多,恰当的运用这种影响力,也是尽自己公民义务的一种不错的途径。

我后来又听了梁文道《八分》最新的一集。他上一集节目可能指出我们社会存在问题的内容比较多,一些人对此进行了“反击”。比如有人说(我理解的大意,非梁的原话),你这个节目有多少农民工听众,听你在这里阴阳怪气的为农民工鼓与呼?还有人说你批评这么多,为什么不移民(指的对象可能不是梁而是其他听众的留言)?诸如此类的。

挺佩服的是梁文道的坦然。不同意情况下的坦然应对。

我想这些类似的评论倒也反映出一种很普遍的国人心态,即:受不了批评意见和相对负面的报道;特别喜欢正面的叙述。这既是一种虚荣心,也是一种自卑,又有自大的成分,比较复杂。我觉得自己也逃脱不了上述三种心理,特别是自卑在我身上显示的比较多。合适的做法,我觉得既要正视这些因素,也要注意不过度沉溺于其中,或者在一个方面走的太远。

归结上述内容我想说的是,于我心不利的东西,可以无视之。心,也就是我的想法、观点、态度、我做的事情,等等,很可能不那么正确和高明,但确实是出自真心;不利,我指的是反对、否定、嘲笑等等有意、无意以及善意、恶意的打击。如果你真的在意你自己的事情,这些噪音不必过于在意,否则你就分心了,做不好自己的事情。可是如果你真的在意这些看法,那么恰恰证明你缺乏的是别人的认可,而不是自我认可,对于自己的“事业”你还没有足够的自信。

除了负面的、否定的攻击属于“噪音”,我觉得过誉的内容也是一样的。只不过人很难拒绝别人的吹捧,而往往对攻击性的言论特别的敏感。我认为如果一个人非常自信地认为自己做的事情、说的话合乎道理,就没有必要在乎别人怎么看,因为那必定浪费时间而于己无益。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在 Google Docs 里如何设置中文字体

Google Docs 是一个特别有用和强大的办公服务。微软 Office Word 也可以在网页上进行编辑,不过我觉得它远没有 Google Docs 顺畅,设计的也没有后者简洁、合理。 Google 账户默认语言是英语的时候,Google Docs 的默认字体是 Arial,打出来的中文汉字是宋体,属于标准、通行而且美观的字体。不过,当我们需要把 Google Docs 下载下来发给别人时,或者需要把 Docs 文档转换成 PDF 格式时,一个情况是,Arial 显示的汉字会变成 Arial Unicode MS 显示的汉字,我个人觉得不是很好看。感觉 怪怪的 ,而且显然不是宋体。 我之前不知道如何解决此问题。现在发现只需要添加中文字体(英文界面里,在 File 菜单 Language 里选择中文),就可以在语言栏选择宋体、楷体、华文中宋等更适合显示汉字的字体。当然,如果文档不需要下载、转换,那么就没有必要切换其他字体了,因为 Arial 足够漂亮。

Google Docs 如何多级自动编号?

编辑文档时,我们经常需要自动编号。这样使内容结构更清晰,也省去不少以后修改可能会引起的序号变动的麻烦。 使用 Microsoft Word 时,这种问题似乎不存在。测试发现,输入数字和标题后,Word 会自动形成编号,如下图所示。不仅是一级编号,次一级的二级编号也是如此。这样就很方便。 可是,Google Docs 则不是如此。一级编号可以自动排列,而次一级的编号则无法形成自动编号。网络上,也有很多人询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参见这个 Google 搜索页面  google docs numbering 1.1 。 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需要使用"increase indent"(增加缩进)这个按钮。当需要对某一级编号增加二级编号时,点击“回车键”,形成此一级编号的下一个一级编号。点击“增加缩进”,就使此一级编号成为上一个编号的次一级编号。对于编号的格式,则可以在 Numbered list 里面进行切换。 因为 Google Docs 可以在网页上随时使用,我倾向于使用它来进行文档编辑工作。Google Sheets 和 Google Slides 也很方便使用。

Google Chrome 浏览器的字体设置问题

Google Chrome 更新到 85 版本后界面显示字体变化了。最明显的变化是 Google 搜索结果的字体和 Google Docs 的显示,中文都成了“微软雅黑”的感觉,字大而没有棱角,我觉得是很不好看的一种中文字体。如下图所示。这时候 Chrome 的字体设置 是:Arial、Georgia、Arial、Consolas,和以前一样。我发现问题出在第一个字体 Arial 上,即“标准字体”的设置。 解决办法很简单,把 Chrome 标准字体更改为宋体(Simsun)或新宋体就可以了。其他的不需要变,Google 搜索和 Google Docs 的中文就以宋体显示了,如下图所示。我认为宋体、新宋体是比较好的显示中文的字体,看起来比较舒服,适合于阅读和输入。 Amazon Kindle 的中文书籍有一种显示字体叫做 Droid Serif,也很好看。 对于英文内容,宋体并不适合显示,Google Docs 默认的 Arial 就很好。 在 Google Docs 里建立的中文、英文内容,如果保存为 PDF 其中文文字会以 Arial Unicode MS 字体显示,我觉得也不好看,这种字体对中文的显示并不符合一些字的常规写法。这种情况只有在保存文档为 PDF 会发送文档给别人时才会显现出来,自己看并不感觉到奇怪。目前我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保存为 Word 文档之后再把中文字体修改成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