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1937 年发表的《骆驼祥子》(Rickshaw Boy)描绘了中国旧社会底层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和人生。核心人物——祥子——一开始是一个诚实、勤劳、有理想的车夫,希望通过自己的气力拉车攒钱,然后买车,过上好日子。最终他却走上了相反的道路,混日子“等死”。
祥子的悲剧首先是社会造成的。官兵欺压他,导致他买车的梦想两次破灭。从小说中能够体会到社会的动荡、战乱,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随时成为其他人手下“待宰的羔羊”这些现实。祥子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通过一对祖孙看到了自己可能的未来。
老舍在结尾处说要埋葬“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我觉得从小说中能够看出的“个人主义”,可能就是祥子所表现出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生和处事哲学。他只看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意义,完全不考虑或关心自己所处社会的问题与目标。他自己的目标、理想一次次在社会潮流中被打的粉碎,最终他不得不“得过且过”,活得和其他人一样。当然,我们也不能要求祥子关心除自己理想之外的东西,那不现实。
我觉得说老舍批判“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而呼吁“集体主义”在此处并不适用。“个人主义”在小说中既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又不能局限于字面意思。我以为“个人主义”并没有什么不好的,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就是个人对社会最大的贡献。老舍所处的时代显然与现在不同,他通过小说表达“左”的思潮我觉得也很正常。
祥子“个人主义”的失败关键还是在于他没有处于一个可以公平竞争、自由发展的环境中。他的利益在作威作福的有权者看来微不足道而可以随意剥夺。我以为这是他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换句话说,他没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一个正常社会,应该赋予人这种权利。《独立宣言》还将其视为人“神圣而不可剥夺”的权利。
对“个人主义”的批判的意义还有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即我们的梦想、人生理想不可以太现实和太个人化。我感觉这种思潮仍然相当普遍和有市场,对我们的社会和国家不利。改变或推动社会进步的事业,很难有人视之为“自己的使命”,而往往是“肉食者谋之”。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与世无争,确实可以很甜蜜。从个人选择的角度看这没有问题。而如果国弱而且人民普遍弱小、缺乏权利保障,那么这种呼吁就有相当的时代意义。
每个人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必然存在各种问题、弊病。出于对下一代人负责的考虑,这一代人就有必要贡献力量使问题变少或得到解决。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社会和国家就得到不断地进步。如果每个人都是和祥子那样,那么挣扎生存的底层人民永远看不到希望,一遍遍走之前不幸者的覆辙。老舍的呼吁从这个角度看显得特别震撼。
小说刻画了很多底层人民的生活场景,冬天、夏天都很苦,苦的没有尊严。虎妞难产死亡则源于人的愚昧,迷信却也恰恰是普通劳动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从中产生了多少个悲剧,没有人可以统计清楚。破除迷信、启迪人民的心智,其实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改良社会的事情。例如提升普通劳动人民的识字率,通过教育改善每个人的生活。
小福子一开始被当作物品买卖,而后因为生活压力而出卖肉体,最终因为看不到希望而自杀。她的命运折射的是妇女没有社会地位时可能遭遇的悲惨命运。祥子和虎妞没有生下后代,不过通过她以及另外一个后来死去的拉车的孙子,作者呈现了这种可能的结局。
社会和生活这个熔炉让祥子终于放弃了抵抗,熄灭了小福子的生命,带走了虎妞和她的孩子。小说里的人,即使如祥子这样的有志气和理想,生命的轨迹和终点几乎一样,每个人都是悲剧。读完之后,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下我们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每代人都有自己的压力和痛苦,也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我们得看的更多、想的更远一些,如果能够作出一点点贡献,促进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我觉得都是人莫大的荣耀。沉沦、随大流、得过且过,要么是人的问题,要么是社会的问题,实际情况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