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 2017 年的电影《芳华》以我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时代背景为舞台,展现了几个年轻人之间的故事,同时又显示了个人的人生道路因时代变化而跌宕起伏的场景。看完之后让人思考:你想要的人生是什么?你所处的时代是怎样的?经历过年轻时代的人,则会回忆自己的芳华年代,是否有些人、有些事仍然留在记忆里。我觉得这是这部电影好看的地方。
故事的一条线是年轻人之间的爱慕之情,主要是一个“三角恋”。这种爱情故事发生在一个小环境中——文工团,这个小团体跟许许多多类似的组织一样有矛盾和勾心斗角。大环境则是文化革命,革命热情和对个人的“资产阶级情调”的压制,也是一对矛盾。不过这部电影到没有特别描述文化革命,它的重点仍然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
两个人被视为“坏人”——何小萍以及后来“出事”的刘峰。他们俩的命运是悲惨的,最终相依为命成为知己似乎是必然的。这些人的人生和命运结局,跟那个时代的特殊场景以及变化息息相关。这可能是电影的另外一条线,也就是一个个弱小的人被时代潮流席卷而飘荡、自己无法把控的感觉。
老梁在讲情商课的时候有一期谈“烂好人”刘峰,我个人认为是有些偏颇的,至少电影没有专门表现这一点。刘峰确实是个好人,“活雷锋”,不过他频繁遭受到打击,最终的结局也不是很好,这可能就是人生,跟他是否是“好人”关系不大。
我以为电影表达了两方面的意思。(1)曾经美好、痛苦的青年时代。其中重要的成分是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受伤。(2)人的命运相比于时代变革所显的微不足道的样子。把握自己的命运,很多时候是一种幻想和虚妄,实际上人很难把握自己的命运,尤其是文化革命那个年代。
有一种理念我认为是很不错的,我印象里感觉奥巴马好像说过。这种理念是,一个国家、社会如果到了一代人手里,由这代人去治理,那么本着对下一代人负责的态度,我们必须把它建设的更好一些,至少比我们接手时要稍好一些,这样下一代人——我们的后代——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把它变得更好。
没有法治的时代,人的命运、生活、基本权利都得不到保障,所以我们得试图建设一个法治社会,一个越来越依靠法治而不是人治的社会。这并不容易,很多人并不相信形成文字的“游戏规则”,还有一些善于利益游戏规则而不是一以贯之的遵从它。取得变化的途径很简单但会比较漫长,那就是逐步改善,多一个认可法治的人,就少一分抵抗的力量。一个个法治方面的胜利,最终会形成一股力量,使我们的社会在法治方面形成共识,任何人都依靠法律和规范做事,个人的命运也就更可能为自己所把控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