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二月, 2021的博文

乐观主义

I just finished reading this book. It’s an amazing memoir. pic.twitter.com/yyVAQKRmj8 — Runsheng (@runshenghe) December 24, 2021 赶着在年底之前看完了米歇尔·奥巴马的回忆录《成为》( Becoming )。今年我从头到尾读完的书很少,这是一本,我觉得写的不错。不是说让我对美国总统或总统夫人的私生活、人生经历有了很多的了解,而是让我对“乐观主义”有了新的认识。 坦白说,我曾经觉得自己是“乐天派”,最近几年则逐渐悲观。无论如何,这种感觉都是朦胧而说不清楚的,很不具体。米歇尔·奥巴马口中的“乐观”则包含着“改变、进步、变革”等内容,是从一个社会变革者和参与者角度来说的,背后有很多经历与故事。 她讲的一个理念我很赞同,即:对未来抱有希望和乐观态度,而又不否认现状或对现实的不满意,积极乐观的面对当下,克服困难坚持下去,争取微小的变革,哪怕自己无法见证变革发生的那一天。我通过阅读了解了一些美国公益组织的情况;米歇尔曾经也是一个公益组织的管理人员,之前她放弃了高薪律师工作,去作自己认为更有价值的事情。我以为这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精神,就是公益慈善组织从业人员所具有的信仰。 她不是政客,却跟政治紧密相连。她在书中提到了自己遭遇到的攻击,没有特别写,不过能够想象得到。能不能够承受这种看似不公平的对待,体现的是一个政客(以及普通人)的素养;如果在此之后仍然对生活充满希望,是内心需要足够强大。我们都希望别人最好没有偏见,实际上这本身就是我们自己的偏见。媒体及其从业者——也就是人——是不可能抛弃偏见的;即使是算法、AI 也可能有偏见,它们也是人创造的。坦然应对,宠辱不惊,这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好难。 多数人当然不可能面临如她那样的媒体待遇。不过一点经验就是,要尽可能平和的看待任何自己不同意的看法,无论自己多么不同意。人都不希望被人纠正,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可能需要纠正。更重要的是要谦卑,意识到自己也可能需要自我纠正。 不过,对于“霸凌”(Bully)式攻击,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予以回击,也是自信的一种体现。不只是反击,我觉得把自己经过思考的、认为合理的观点、看法、意见公开的表达出来,是每个人的权利。自己的所作所为也应该和自己的看...

手表

有科技测评人士在 YouTube 里说 Apple Watch 在智能手表方面很有优势,其他类似手表“远远不如”(Not even close)。我没有用过其他手表,据我使用 Apple Watch 2 个星期以来的感受,这确实是一款不错的手表,除了电池电量不怎么经用。 由于 Apple Watch 的很多设置、内容都从 iPhone “镜像”(Mirror)过来,所以打开这个手表不需要什么设置、操作,立即能用。它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我觉得是“运动健康”功能,从提醒用户作一分钟冥想,提醒久坐的人起立走动一会儿,到步行、走路、骑自行车等运动追踪。我还开启了接听电话的功能,这样跑步时就不需要拿着手机了,很方便。 Apple Watch 没有手机好玩。它没有太多应用可装,实际上 Apple 预装的应用已经满足用户的基本需要了。我觉得是因为它屏幕很小,很多应用在它上面都发挥不了作用,比如显示广告。即使能够使用的应用也是镜像于手机应用。从这个方面看,Apple 不遗余力的打造自己的一套应用程序,是很有必要的。比如 Apple 地图,没有 Google Maps 好用,可是如果 Apple Watch 缺少了地图应用,那肯定是一个缺陷。 Apple Watch 能够降低我查看和使用手机的时间,我认为这是它于我最大的好处。重要的信息,手表和手机都能够接收到,如果没有提醒,我也不必去查看手机。根据 iPhone 每周的报告,我的“屏幕使用时间”连续好几个星期下降,除了工作原因之外,就是因为有了手表的缘故。 我不太能够理解的一种现象,是一些人骑着电动摩托车的同时划着手机屏幕。也许电动摩托车骑起来很简单而易于操作,不过我觉得在马路上还是得小心一点,手机上也没有那么重要或者有趣的信息,值得人一心二用的。我的习惯是,走路时不看手机,看手机则不走路,可以站在路边。

丰富

有时候我会感觉到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或者说生活都是被设定好了的,到什么阶段就应该做什么事情,完成什么目标,一代一代的延续。并不是说这样有问题,我只是觉得有些太简单和单调了。所以往往比较欣赏那些有梦想和追求的人,他们敢于挑战自己,而且是设定很高的挑战。 即使是关于“梦想”,我们这个社会也有一套标准,好多人头脑里甚至只有一种标准。到退休年纪的人都喜欢谈论自己的孩子多么成功,这是人之常情,而他们口中的“成功”很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这是不是缺乏一些丰富多彩的元素? 最近读米歇尔·奥巴马的《成为》,我发现她的人生道路就是自己把控的,而不是“理所当然”的样子。按道理,她作为普林斯顿和哈佛的毕业生,继续在芝加哥高级律所当律师、拿高薪不是最合理和正常的吗?可是她却选择做社区工作,认为这是实现自己价值的最好途径。反观我们,“好工作”是确定的一类或几类,其他的都不算。“应该是怎样”的思路指导着我们很多人,无论是怎样活还是怎样发挥自己的价值。 生活的琐事还很容易把我们的“理想”消磨掉,使其越来越模糊。我认为接受这种现实是不值得的。到了一定的年龄,确实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去做,挑战和困难在所难免。这些事情统一可以归为“俗事”,但没有贬低的意思。与之对应的是“高尚的事情”,我觉得也不应该忽略或者放弃。我发现一段时间自己似乎忘记了这些事情。如果长此以往,我可能就满脑袋的“俗事”,为之所累、所束缚,为了舒缓这些压力,就会享受一些身体、精神上的刺激。久而久之,形成习惯。这是很可怕的。 所以得把自己的生活活得丰富一些。“丰富”并不是说要有多少朋友、饭局,我觉得是有一个规划,从容的面对琐事,而又能从中抽身出来,享受一下不那么俗的东西。我的导师曾在一个毕业聚餐上说,即使毕业后也不要忘记“仰望星空”。说的真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