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 2018的博文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好电影

在老梁的推荐下,我去看了《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这确实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挺感人,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女士看到后面一直在抹眼泪,后面也有一些人在抽噎。可见演员的演技,包括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真的打动了人心。 电影讲了一个中国人很能“感同身受”的事情:疾病。因为疾病,需要吃药,而且是吃很贵的药。这和老百姓非常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是很密切的。电影中的角色,为了能够生存下去铤而走险,也是让人可以理解的。 电影中的药企扮演的是“坏人”角色。我觉得,制药公司如果不能通过药品赚钱巨额利润,它们怎么有动力去研制新药?这方面可能有一些专利和法规方面的设计,让药企不可以一直把药品的价格设置的过高,但是反过来,问题也不一定是药企的“黑心”,某些疾病的药物开发可能本身就非常困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药物研究属于医学、生物学领域的科研内容,我觉得是否可以加强在这方面的国家层面的投入,并真正把科学研究的内容转变成实际的成果,发挥其应用价值,才有助于解决药品价格高而专利受制于人的困境。 医疗保健领域在部分国家已经属于社会福利的范畴,但在包括中国的很多国家仍然没有能够实现。我希望国家能够在这方面有长足的进步,使更多人能够在面对疾病时不心惊胆战,毫无还击之力。

新闻自由

昨天晚上看了电影 The Post ,讲的是水门事件之前媒体曝光美国机密材料的事情,反越战行动从此蔓延开来。 电影比较精彩的部分我觉得是邮报的发行人在是否发表文章一事上的犹豫和果决。这是很需要勇气的一个举动,可能招致牢狱之灾,更重要的是邮报公司可能因此而倒闭。 因为是还原历史的电影,所以我觉得在结构上可能有点松散,故事性不强。不过电影的主题是明确的,那就是媒体的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或者说媒体的监督,是西方三权分立之外的另一种权力。这种权力给社会带来的益处是巨大而明显的。为政者不可能都是品质高洁的圣人,除了有反对派的存在,媒体的穷追不舍也是很重要的约束为政者行为的因素。否则,他们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几乎不用担心任何风险。 现在,在 YouTube 和其他媒体平台上,可以看到很多对美国总统和其政府的报道,不同角度,应有尽有。有支持的,更多的是批评,或者嘲弄。我觉得这就是新闻自由的伟大之处。 新闻自由是言论自由的一部分,它允许人表达自己的主张,无论这种主张是否正确、合理。所以,新闻报道也很可能参杂有个人的立场或情绪,这种参杂有时候可能比较微弱,也可能比较多,即媒体的偏见。 我认为这种偏见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决定客观的媒体是几乎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没有那样的人。媒体只可以尽量控制偏见,保持客观。剩下的,就留给观众和读者去判断,不要想着替读者去判断,绝大多数人还都是心智健康而理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