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月, 2020的博文

互联网产品的差异化发展

今天早上我听“中国之声”广播时了解到手机浏览器要被整治了,因为现在 乱象丛生 。我理解这些浏览器可能向用户推送了某些违规内容,或者诱使用户下载应用、点击广告等。我估计,做手机浏览器的厂商,如果想要从中牟利,就不得不通过浏览器向用户显示广告,并搭载其他“内容”。这种通行的做法现在可能会因为整治行动更规范一些了。 这种情况出现在 Android 手机上,不过与 Android 关系并不大。真正的 Android,即有 Google Play 和 Chrome 的那种,用户很难打开浏览器就看到广告。Google 确实通过 Chrome 向用户推荐网络内容,不过那些内容来自网络,并不是 Google 制造的。 Google Chrome 的统治地位可能压制了竞争对手的崛起,为此美国司法部发起了 反垄断诉讼 。如果诉讼成功,Google 在 Chrome 的一些做法可能会被改变。之前在欧洲经济区,Google 通过 Android 搭载 Chrome 需要 为设备付费 而不是以前的那种免费模式。这种变化给予 Chrome 以外的手机浏览器制造商以发展的机会。 国内由于没有 Google Play 所以绝大多数 Android 设备没有 Chrome,用户也不太可能主动安装,我倒是建议用户安装 Chrome,避免很多推送各种广告的浏览器。实际上这给各种浏览器一个发展壮大的机会,比如以自己的特色、优势占据市场。现在看来它们多数是一样的或差不多的,相互之间没有多少差别,无非是广告、应用下载、内容推送。 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在国内 iPhone 可以提供比较好的体验的原因,很多人也确实通过购买 iPhone 来获得这种体验。同时我认为 Google Pixel 也可以提供比较好的 Android 体验。 从手机浏览器往外看,国产的很多应用都有 启动屏幕的广告 ,似乎只有微信和支付宝没有。我使用过的比如滴滴、12306 就有这种广告。亚马逊的 Kindle 阅读器,国内的有这种广告,Google Play 上安装的就没有。似乎不这样设计——让用户在打开应用时看几秒钟广告以降低用户对应用和服务的好感度——就会亏损很多利润似的。 从商业角度看,这种做法也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我总是觉得,如果浏览器制造商的主要收入来源不是浏览器广告,完全可以抛弃一些通行的做法而使自己的产品更具特色,这也是使自己的

我们村两个关乎民生的问题

十一的时候我回家了一趟,了解到两个问题亟待解决。前天晚上我在市政府的“问政平台”提交了这两个问题的投诉,昨天得到初步答复。希望能够尽快解决问题。 一个大问题仍然是吃水难。以前农村是没有自来水,需要挑水吃,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挑水。挑的一般是山泉水,看起来比较清澈。不过,水井周围一般都有农田、农地,水井的位置则处于较为低洼的地方,所以水中到底有什么杂质,比如化肥等化学品,无法知道。 精准扶贫项目把农村的房屋都改善了,顺带也引入了自来水,吃水比较方便了。可是据我所知,自来水水质无法得到保障。我家的自来水,就相当混浊,没有水井中的水那么清澈。这种情况不是偶然发生的,如下雨导致的,而是持续了较长时间。所以我在网络上进行了投诉。 负责自来水供应的公司(可能只是一个小老板)收取了自来水费,也许是考虑到成本,而没有使用完整的、合规的自来水处理工艺,使自来水水质达标。老百姓少有渠道报告这种情况,促使人来解决问题。 我认为精准扶贫等利民政策不应该只是把工作做在看得到的地方,比如说盖起了好看的楼房,还应该解决老百姓最为关心的一些问题,比如饮用水的问题,使水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真正的提升。这要求工作人员设身处地地去了解老百姓的生活与需求,就像自己的父母乡亲住在那里一样。这对于很多工作人员来说可能比较困难做到,但“为人民服务”要是落到实处我认为就应该如此。 第二个问题,我注意到是农村小作坊的环境污染。农村的农田没有人种了,一些外地的老板在农田上建起小作坊(工厂),生产一些产品。这能够带动地方就业,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这些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垃圾没有经过处理或收集,随意丢弃在小河里,污染了河水和土壤。我也通过网络投诉了这个情况。 通过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投诉,我想看一下我们那里的地方政府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和能力。我们县以前一直是贫困县,精准扶贫让我们那里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精准扶贫之后还有乡村振兴。通过持续地暴露和解决问题,我觉得才可能实现真正的振兴,农村才会变得更好。

Google 日历的小部件不错

受 一则推文 的影响,我开始在手机上使用 Widgets(小部件)。此前在 Android 上我从来不使用小部件,我觉得它比较占位置。 Wait, we're talking about homescreens now? Here's ours #Pixel4a pic.twitter.com/03jwdIdQUk — Made By Google (@madebygoogle) September 18, 2020 目前我觉得最有用的是 Google 日历小部件,用户的日程和待办事项(Tasks)均可以在 Google 日历里新建并显示在小部件里,使我一目了然一天中有什么重要事情要做。Google Tasks 的小部件也不错,排列着用户的待办事项。比较而言,Google Keep 的小部件显得比较“老”,没有 Google Tasks 的看起来“现代”。这三者是我在手机上最常使用的应用。

电影《杀瓜》的寓意

昨天看了一部电影,叫做 《杀瓜》 。我差一点没有准备看下去,因为电影节奏缓慢,有一些镜头时间挺长的。不过看到中间部分我觉得电影还是不错的,它想表达的意思不错;场景设置简单,类似于舞台剧,把重点放在了内容和对话方面。 豆瓣网一篇 评论 说电影的表达形式与其批判的对象一样“低级”,如果认为此片不错,就是双重标准。作者有句话这样说“这是一种目的论的逻辑,直白一点说,只要能够达成目的,不择手段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按照我对此评论的理解,我是非常不认可这则评论的。如果此评论还有其他方面的意思我没有领会到,那是另外一种情形。我上面引述的一句话,虽然看起来挺有道理的,不能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可是,电影在什么地方“不择手段”了?我确实无法理解这句话的作用。 再说电影内容。首先,电影的拍摄手法可能比较简单,布局更简单,我觉得在舞台上演此电影完全可以。我想电影并不依靠场景、拍摄手法等元素去烘托、营造氛围或制造戏剧冲突,而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实现。我们应该认可一些不同拍摄手法的电影,特别是低成本、小制作的。 其次,我都不认为电影是批判现实与体制的。确实电影中出现了不那么高大上的“领导”,不过这是批评或讽刺吗?现实中这样的领导比比皆是,溜须的村长则更为普遍。电影为了讲故事必须有这样的角色存在,我觉得倒不是为了去批判。 然后说我为什么觉得它好。电影的一个主题我觉得是如何看待传统。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夫妻,仁义礼智信)对于电影主角来说,一开始是很正确的,仁义礼智信不用说了,都是很好的标准。大臣听皇帝的,儿子听父亲的,妻子听丈夫的,在他看来也是应该的。 一个逃犯启发了他,使他最终开始质疑自己之前的“价值观”。历史上“君要臣死”的事情很多,难道都对、都应该?儿子一定要听老子的?妻子和丈夫可以“离婚”,但几乎没有听说过古代人可以离婚的。这些“启蒙思想”使主角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儿子不听自己的,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关于“谁听谁”的价值取向,其问题就在于它抑制了反叛思维的产生。这种规矩确实可能给人带来秩序感,不过确实以压制、牺牲一部分人利益和权利为代价的。现代社会不存在“君为臣纲”等类似的要求,因为无论是上下级、父子还是夫妻,其作为“人”是平等的。 电影还以西瓜是否有裂缝来强调自由的重要性。野生西瓜小而不好吃,但绝无裂缝。“不自由”的人工种植的西瓜,则总是会有裂缝。我以为裂缝象征着人的某种道德上的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