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一月, 2020的博文

左和右

我只读了一半,可我觉得有必要分享张千帆的 这篇文章 。我特别认同作者的分析,这也正是我所不能达到的水平。 这篇文章道出了一个我之前没有认识到的内容,即有的左右之分是民主还是极权之分,有的左右之分则以宪政民主为根本框架。很早之前,当我开始理解政治上的左与右的时候,我便基本搞懂了西方的左右和国内的左右的差别具体是什么。几年前有段时间我多读了一点关于美国历史和文化的书籍,有助于我看美国的政治新闻。 我的看法是,真正尊重民主政治程序的人,无论是政客还是民众,是不会故意传播虚假信息和阴谋论的。这里有个区别:知道某个信息为假而故意传播来混淆视听,还是辨别能力不足对某些信息信以为真。后者理论上能够有改变,前者我觉得是在作恶。 民主政治中的选举最大的看点,我认为倒不是谁夺取权力,而是权力过渡和平而有序的这种魔力。尊重这个游戏规则,是最基本的素质。无法承认失败的、不尊重规则的人,只能显示出其品质的差劲。因为 4 年后,任何人都有机会获得权力,这个机制没有给任何人打保票。据说 2016 年 Trump 获胜后,当时仍然是总统的 Obama 在凌晨 3 点打电话祝贺。竞选失败的 Clinton 也同样祝贺 Trump,并发表败选演讲。我估计 Obama 并不希望 Trump 上台,Hillary 更不必说,但这种基本的礼节和对选举结果的尊重,是值得肯定的。对竞争对手的尊重,对选举程序的尊重,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对民主制度的尊重。 政客如果是真心出于“服务人民”的目的参政,就不应该把权力看的过重,占据着权力而不放手。因为你的施政纲领和效果一段时间后必然经受选民的判断。人民通过选举来决定你的政治前途。成功或失败都是一张张选票、一个个声音的结果。 作者在文中对微信这样的平台的分析,我觉得很到位。实际上不只是微信,开放平台如 Twitter 也并不能确保人接收到多方面的信息,人会自动的选择信息和忽视信息。只不过微信更为封闭一些,Twitter 上则到处都是链接。我和人吃饭时有人会提及某篇“十万加”的微信文章,或者是某个微信号篇篇都是“十万加”。这里的逻辑是,阅读量多只能代表影响力,而不能显示其内容的质量。阅读文章和书籍达到一个水平后,便能够区分开优劣质量的文字和思想。 为了不使自己陷入封闭的状态,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多 Google 搜索一下,或者“等子弹飞一会儿”,不必急于下结论。其次,也是很

自己认为的幸福是真幸福

我一开始看范伟演的《老大的幸福》时,我以为电视剧所说的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说范伟,作为“首席足疗师”,他就特别满意于自己的工作,并为自己的工作而骄傲。尽管他的弟弟妹妹认为他的工作不太光彩。 接下来电视剧重新定义了什么是幸福,这可能也是电视剧矛盾的中心,即:自己认为的幸福才是幸福,替别人考虑的幸福并不一定是幸福。范伟的弟弟妹妹认为自己大哥应该有的幸福,和范伟自己感觉到的,恰恰矛盾。 这种情形实际上很常见。很多电视剧都有描述类似于“一对年轻恋人无法得到一方父母同意而怎么样”的曲折故事。父母往往为了自己的孩子着想,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替孩子做决定,并毫不妥协。矛盾由此而生。 父母应该注意的是,“替孩子着想、为了孩子的好”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当孩子成人之后,应该逐渐地让他(她)自己去做判断,然后自己承受后果。更直接的一种理由是,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那么就应该尊重对方的选择。因为父母孩子、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种亲情的纽带,所以这种干预往往也被认为无可厚非,不过我觉得当事人应该注重分寸,适可而止。 我也犯这方面的毛病,希望替自己的亲人做决定,或者为其设计好怎么做,因为我真的认为那样最好。可是实际情况则发现对方并不领情。我如果不能意识到上面的分析,两个人可能就矛盾重重了,这是亲人之间最容易出问题的一个原因。所以解决办法就是,尽可能给予一个成年人做决定的自由,我们能够做的只能是提供参考,而且一般是被动的。切记不要出于好意去做一些“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就像范伟的弟弟妹妹一样。

美国总统选举

通过互联网我密切关注着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Google 搜索提供实时的选举人票走向(美联社提供),YouTube 和 Twitter 则有与选举相关的视频。选举结果还没有出来,有人信誓旦旦地告诉我 Trump 以然获胜;Trump 自己也宣布获胜,或者有舞弊行为阻止自己连任,虽然这种言论至今没有依据。为此我写了 一篇文章 ,以表达我认为人应该有最基本的素质:讲话作事情要有基本的依据,不应该信口雌黄。 Dignity 这个词频繁出现在 Biden 等民主党人的言论中。这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对个人、国家来说都一样。可以将其翻译成“体面”。就其英文释义来说,Dignity 就是 the state or quality of being worthy of honor or respect,直译为:值得荣耀或尊重的状态或质量。对于个人来说,需要体面的活着,体面的工作;对于国家(政治意义上)来说,应该首先保证自己的人民能够体面的生活,至少要在创建这种环境的努力中。 把“体面”作为竞选的一个论点,实际上就是抨击 Trump 不够体面。我个人认为其不体面主要体现在不尊重事实、科学以及对手方面。这方面的报道很多。关于尊重对手,我认为一国以内的政党、政客,如果足够成熟并有体面的修养,应该和而不同。在政策、理念方面不同意对方的看法,但是作为人应该保持对对手最基本的礼貌和尊重。毕竟,大家的目的是使国家和人民有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一方“正义无比”,另外一方是“罪恶之源”。大家难道不是一国人,不一样爱国? 这种简单的划分阵营的做法直接、有效却是民主政治最大的敌人之一。偏好这种方式的人,我只能判断他(她)不适合民主政治。现代民主政治的特征是体面的辩论,例如英国议会的首相问答(PMQs),而不是无尽的攻击与斗争,特别是基于谎言和谣言的。这种做法会显得人的“格”很低,为了权力不择手段。 重复我之前的看法,也就是说,政治活动要遵循游戏规则,表达观点要有基本的事实依据,对待对手要心存敬意,保持体面。今天早上读到《纽约时报》的一篇 观点文章 ,我认为说的很对。作者提出的一个“政治正确”方面的问题,给我自己也提了一个醒。我认为需要一定的“政治正确”,或者说故意的“政治不正确”也不能显得高明。但是,不能为了某种“正确”而压制住其他言论,即使这种言论不受欢迎。作者提到了一个 大法官 ,值得了解,他在言论自由方面

说话要多讲依据

直到今天下午,美国总统大选还没有明确的胜利者。然而在前天下午,有人对我说 Trump 已经获胜了。我当然知道这肯定是不准确的,不过对方似乎很确定。直到我拿出 Google 搜索显示的美联社的票数统计,“确定”才变成不确定。我感觉现在是不是因为互联网的发达和普及,“事实和依据”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我给自己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不要说没有依据的事情,而且检查任何看不到依据的、可疑的信息。因为我们不可能自己去查证各种事实,所以媒体的报道是极为重要的参考。媒体的水平又千差万别,并不是发布出来的信息都是确切的,需要佐证。 对于看到的信息,我也经常检查其依据和信息源。有这么一种写文章的方法,其作者会“信手拈来”(实际上是随意地转述)各种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非常需要读者小心。这可能是以前学习写作文时老师要求要熟练运用典故的后果所形成的习惯。不过典故有固定的意义,论据则需要可靠、充分。不能确定的,留给读者自己去判断可能更好。 虚假信息多而缺乏信息流动性的话,这种情况的危害更大。为了避免危害扩大,言论自由(媒体自由)的重要性就更为强烈。只要一个人基本是明智的,他(她)就有可能看到比虚假信息更为准确的信息。可以预见的是,大多数人是基本明智的。 每一次美国总统大选都意味着一个权力的过渡。我记得资中筠曾说过,她很欣赏败选的人在结果出来后的讲话。我看到 麦凯恩 2008 年败给奥巴马时的讲话 。这些竞选者在结果出来之前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攻击对手,但一旦结果出来了,就立即表达对对手的祝贺,承认失败。这种素质可能是成熟的民主政治的一种表现,它说明失败者遵从游戏规则,不在选民投票结果出来以后再跟对手“对着干”。更为重要的,对立的双方均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双方虽然在执政策略方面有不同看法,但出发点均是出于爱国,目的也是为国、为民服务。 如果不具备这种素质,不遵从游戏规则,拒不认输,“输不起”,那么就很容易制造混乱,破坏民主政治的进程。对一些想要摄取权力的人来说,这成为一个机会。然而,这并不是民主的错误,而是不够民主的表现。毕竟,民主对于一些人来说,并不是与生俱来而具有的本能,如果后天不去学习,掌握民主的精髓,就容易成为民主的破坏者。我觉得默克尔在哈佛的一次演讲曾警告说, 不要认为民主是理所当然的 ,繁荣、和平均有失去的可能。

谨慎消费

上个星期我准备买点菊花茶,为了凑单以避免运费,又在京东上找到了点其他东西,一共大约 120 块钱。很快我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不是我必须要买的。比如说牛奶,还有十几盒没有喝完;麦片我也很少吃,仍然有小半包。我立即取消了这个订单。 “双十一”的时候买东西可能确实比较实惠,不过我觉得很容易买一些自己并不迫切需要的东西。平时这种情况也很常见,往往是为了“凑单”。我希望自己尽可能少地消费,只消费必要的东西,可是这并不容易实现,需要每次花钱之前仔细思考其必要性。 所以今年双十一我只打算给父母买点东西,没有计划给自己买什么。 还有一种东西,是那种我们觉得自己很需要的那种,似乎自己买了就很高兴,会立即使用来发挥其用处。实际上并没有这种情况。我比较喜欢买各种杯子,所以现在还有两个很少使用。类似的,有时候一个人推荐一本书,我会觉得特别想读。然而真正读起来,其实通常并不“舒坦”。一些经典的、重要的书籍,往往是难读难懂的。这最终导致自己积累了很多要读的书,实际上一本都没有彻底读过,也是一种浪费。 在生活中杜绝以上所述的不必要的商品消费和阅读拖延毛病,肯定会使自己感觉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