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九月, 2023的博文

数字习惯

上研究生时我们班有个同学,可能是不小心,他把自己学姐的实验数据从电脑上全部删除了。这真的是很可怕的事情,后来找了外面的人进行数据恢复,可能顺利解决了。我作为旁观者,首先觉得不应该轻易的处理别人电脑上的东西,尤其是删除操作。其次认为人人都应该做好备份,避免无意间的误操作,引起麻烦。 最近身边一个人想要换个账号登录 Apple ID,便退出了自己现在的 ID。马上手机上的笔记都清空了,瞬间傻眼。后来还好重新登陆,否则会很麻烦,因为很多账号和密码都作为笔记存在 Apple 笔记 app 里。 我虽然不会遇到上述的事情,不过我发现不同的人使用数字设备和服务的习惯很不一样。在我看来,重要的笔记存于 Google Keep,全部的照片、视频同步到 Google Photos,密码都在 Chrome 里记着,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不过,其他人可能根本没有使用过它们,也觉得它们很不好用。而他们所习惯的方法与工具,我几乎从不使用。 这种差别很大,因为人们的习惯特别不一样,而且只习惯于自己熟悉的形式和样子。一点变化,都可能导致人手足无措,或者遭遇很大的困难与麻烦。 因为这个原因,我以为必须非常谨慎的给人提供数字与互联网方面的建议,尤其不能去操作别人的设备,否则一旦出现麻烦,会相当麻烦,而这种麻烦本可以避免。提供建议时,也应该说清楚建议的道理和可能的风险,这方面“好心办坏事”是很大概率的事件。根本原因我觉得在于,每个人有自己的互联网足迹,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别人很可能不一定用得上。把自己认为好的推荐被别人,只能限于推荐层面,再多一点就过了,于人于己都不好。我认为好的东西和服务,我其实会写篇文章,不是为了传播,而是有“立此为证”的意味,表示我真的认可。

分享是为什么

多年前我创建的一个 Gmail 账号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用它创建了一个 Twitter 账号,这个账号的用户名我都毫无印象。最近开始使用这个 Gmail,一些 Twitter 邮件就出现了。为了关闭这些提醒,我进入了这个账号的 Twitter 页面,顺便关注了若干著名账号,就像一般创建新的 Twitter 账号后的常规操作一样。 我此前几个星期杜绝了大多数社交应用,除了 YouTube,当然 YouTube 的社交属性没有那么强。我的做法是卸载应用或停用账号,做到完全不看。以前使用比较多的是 Instagram,在那上面发现了几个有趣的账号。再之前是 Twitter,很多想法和生活都发布在上面。似乎发出去就像给全世界公布一样,尽管实际上没有人在意。自娱自乐罢了。这种改变带来的影响是,我在一个新的 Twitter 里不知道要发布什么,也没有一点点冲动去发布。 分享的目的,我觉得倒不一定是要获得受众和认同,或者增进交流。其实,我觉得一个人在一个平台默默的分享,说的是真情实感,就很好,甚至让人有一种温暖的感觉。我在 Twitter 以及曾经的 Google+ 看到过这样的人。记录,不一定是为了取得什么影响力和实际好处,自己愿意写就好了。 不再觉得有必要经营各种社交平台和应用程序,免去了我需要分享的冲动。比如拍摄一张视频发到 Instagram,或者写一段话在什么地方。如果真有觉得需要发布的,我认为 Google 所提供的比较让人放心,比如 Blogger 或者 YouTube。大多数照片则存在 Google Photos 让我自己慢慢欣赏。是不是越空虚越想得到关注,而去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想法?解决办法就是用其他更好的事情来填补自己的生活和空虚感,进而对分享失去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