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平这个人突然“火”起来了,得到了不少关注,不仅是因为他写过《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等文章,而且他还出席了最近的一次文艺座谈会,并和习近平主席见了面。实际上他还写过其他的文章,“网络作家”也是其身份之一。有人将《请》文章链接发到QQ群,搜索之后简略地看了一下,唯一的感受是:不确信他所说的是否全部是事实,给人歇斯底里的感受,可信度不高。早前就听说过这篇文章,Google搜索能够看到反对的声音,包括在知乎上的评价内容。人人上还有针对该文的分析,知乎上的评价已经不存在了。 如果你是在说你心目中的美国,或者说,你在表述你对某件事物的看法,那么这就是你的自由。肯定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无可厚非。比如说方舟子就反对周某篇文章中的某些论据,早上在新浪上面看到了这个逐条批驳的文章,下午的时候就消失不见了。虽然Google搜索还能够搜到新浪、搜狐等网站的与之相关标题的链接,但打开链接都显示无法内容,也就是说,方的批驳文章被删除了。目前已经无法阅读方舟子的新浪博客,方在腾讯的微博显示他的很多微博内容都被删除。总之,含有“周小平”的反对的声音都无法发声了。 “被删除”这种经历实在是司空见惯,只要是不符合“规定”的都有可能被删除。但问题在于:规定到底指什么?不知道有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文界定“规定”的内容?还记得自己曾经读《西方哲学史》上册的时候记录了里面的一句话,记不住原话但确定有“乌托邦”三个字,在饭否写下然后同步到豆瓣、网易微博和腾讯微博。后来不经意打开网易微博,看到一个提示说我这条内容被删除了,突然感到非常的莫名其妙。如果说有严格的法律界定,那为什么其他的地方没有删除该微博? 还有一次在知乎回答了一个有关Google+的问题,后来获得了一点赞同就拓展了回答的内容。记得我的回答的主要意思是:翻墙出去并不是一定要看被禁止的、反对的内容,如果有可能的话,阅读一些权威的英文网站的报道,更有助于帮助自己获得事实的可能。很快,该回答包括该问题都被删除,知乎告诉我回答内容会被发送到邮箱但到现在仍然没有收到有我回答内容的邮件。关键在于,“不适合公开讨论”作为删除内容的依据,不清楚哪些内容是不适合公开讨论的,哪些是适合的。 以上是我个人遇到的被删贴的经历,其实都是小事情。总给人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你的东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消失了,就不属于你了,被抹去了,就是这样。而更为严重的是,方舟子和周小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