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 Facebook 有一个被媒体广为报道的“用户数据泄露”事件,涉及的用户据称有 5 000 万之多。Facebook 出来道歉了,表示要改变。不过实际上,并不是 Facebook 把用户的数据有意或者无意泄露出去了,而是第三方的应用利用了可以访问用户数据的权限,大规模地收集了用户的数据,用于心理学分析等用途。
这听起来还是比较可怕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喜好、兴趣、家庭背景、生活工作信息等,均以数据的形式被人分析。分析后,这个人的思想意识就可能被人以一种微妙的方式而影响直至操控,这个人自以为是自由的,但实际上却为一条无形的线所牵着。
到底这次数据泄露造成了什么影响,还有待观察。有两点我觉得是值得特别注意的。
很多人发起了“删除 Facebook”的行动。我不认为这会给 Facebook 带来实质上的很大的影响,因为需要使用它的仍然会继续使用它。这不过,这是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一个服务有问题了,不值得大众信任了,用户首先可以行动起来,拒绝在继续使用它。YouTube 去年出现过一个危机,把广告放到不恰当的视频旁边。很快,很多重要的广告商就宣布退出 YouTube 广告。这和用户离开 Facebook 是类似的,是一种自发的行为,也许有盲目跟风的可能,但毕竟是一种态度的表达。
媒体的力量。媒体的大肆报道,特别是挖掘性的报道,比如 Channel 4 记者假扮客户与事件相关的公司的 CEO 见面会谈的视频,以及媒体穷追不舍的态度,使 Facebook 不久就出来道歉,进行了具体的改正措施。
这里面没有政府的参与。国会立法者要求立法、听证、调查,是应对事件的自然动作。现在,具体法律还没有出台,Facebook 就自动地去改正错误,避免类似的错误,我觉得这就是舆论和媒体的力量的体现。短期看,舆论造成 Facebook 市值的下滑,是市场和投资人的迅速反应;长期看,舆论改变了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度,其危害可能更为深远。
一个事件发生后,媒体对其进行大肆报道,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我觉得这也是非常有益于人们了解事情全貌的。相反的,如果控制媒体报道,甚至避而不谈,只能助长“小道消息”的流传,也影响了人们对“权威解读”的信任。
媒体对 Facebook 的穷追猛打,是非常令人佩服的。这里面可能有夸大,甚至不实的内容,但确实可以唤起人们对自己数据和隐私的注意,因为很多时候用户是不太注意自己的隐私的。李彦宏说,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加开放,也相对来说没那么敏感。我觉得这既是事实,也是令人可悲的地方。
我曾与人讨论过保护自己隐私的问题。对方的观点是,保护隐私只是枉然,因为你的信息很容易被人获取或读取,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去谈保护了。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原因是其前提并不是合理的,如果这个前提属实的话。
我希望我们不存在这个前提,即人们是有隐私的,用户的数据是被很好地保护的。如果普通用户的数据被公司等人拿来分析和利用,或者滥用,或者泄露,而普通人对此持漠然、认可的态度,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状态。
我不能期望别人和我一样重视个人数据的保护,我也不确定自己的数据就很好地被保护了,只是我可以抉择使用自己信任的服务,而尽量远离自己不信任的服务和网站。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