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 5 年前我在上一堂政治课时,老师说你们如果有谁能够准确地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24 个字,这堂课保你 80 分。下面坐着的大约 100 个人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出来。后来倒是能够记得了,可是那时候并没有仔细去看。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昨天晚上我又看了一遍资中筠的一场演讲,有新的感受。就像读她的书一样,可以经常反复地读。她的意思其实是说,爱国就是要使国家能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核心价值观说的已经很全面了。
当然你的祖国不可能已经实现了价值观界定的这些目标,没有国家可以。即使在某个方面比其他国家更成功,也仍然有改进、改良的余地。爱国,就是要使国家向这些方面变化,而不是相反。
她还举例说美国人、美国的媒体多么挑剔自己的政府,经常性地批评政府。我认为这是新闻自由(本质上是言论自由)的自然体现。不满意是人之常情,满意反倒是稀有的。而且只有是批评和压力,才可能促使一些为民服务的机构变得更好,如果它本来就不是很好的话。
她讲了义和团的事情和近年来网络上出现的现象,实际上是提醒国人需要注意区分爱国和祸国。此外还有一个主要话题是说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我感觉我们社会历来不缺乏反智、厌恶知识分子和读书人的思潮,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不过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不重视专家的意见,或者认为读书(人)基本上是最无用的。
真正的知识分子是比较有理想与抱负的,他(她)能够放弃追逐自身的利益而为大多数人的利益鼓与呼。这种正义感很可贵,令人感动。一般的读书人接触到更多信息,了解到一些其他人可能不了解的思想,如果表达渠道通畅,那么他(她)们便可以影响到更多人,使其他人眼界更广阔,思维更深层次。这能够带动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进步。
因为资源的稀缺和生存的压力,一些父母亲认为在学校读书无法改善自己和孩子的生存境地,倒是快点出去挣钱来的实惠。这是事实。特别是现在很多大学生也无法找到好的工作,更加印证了这种看法。中国历史上读书人的出路很窄,做官被认为是比较好的。现在仍然有人这样认为,无论当什么级别的官,那就是有出息,其他的都不行。实用主义和官本位文化,促使一部分年轻人不能有良好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是一大损失。做父母的应该看清楚这里面的问题。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