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开始读林达的《历史深处的忧虑》,一本介绍美国的畅销书。我是听一期播客,里面说这本书很好,而知道这本书的。作者首先介绍了美国的建国史,这方面资中筠的《美国十讲》给我带来的震撼更大,而看这本书时几乎都是自己已经知道的信息了。《美国十讲》是我认识美国和对美国产生持续兴趣的滥觞。
林达的这本书接着讨论了美国的言论自由,也就是宪法第一修正案所涵盖的内容。言论自由里面的言论,不涉及言论的真实性、真理性和可靠性等等,纯粹的就是指言论,即从人嘴里说出来的,或者人大脑里想的。所以,即使非常错误的想法、观点,或者让人不适的言语,都属于被政府保护的范畴,或者说是公民所享有的宪法权利。
我以前没有看过这些说法或理论时,懵懵懂懂的就感觉我们应该对各种言论有宽容度,比如谣言。我那时觉得,一个你所认为的谣言在别人看来可能就是事实,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深度不一样。而且,没有人可以穷尽知识,对一件事情,少有人能够了解和掌握全部信息,从而每个人所说的都可能有偏差。这是不是就要避免发表看法呢?那就没有人可以说话了。
我那时认为应该追究人发表言论特别是谣言的动机,现在看来似乎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人的动机很难判断,无法量化和寻找证据。我那时还觉得谬误不值得保护,至少没有真理、真相更具有价值。其实关于言论,指的就是全部言论,不看其价值。带着价值观和立场去看言论,就会出现偏见。
对于生活中出现的不同意见,需要一种气量来容纳。这里的意见,包括其他人所展现出来的不一样的样子。可能没有人不喜欢多姿多彩的世界,但确实也有许多人不喜欢观点或行为跟自己观念相抵触的人。我觉得还是缺乏训练。如果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反对自己的人,就会见怪不怪而平心静气的对待了。
我还发现一个情况,即:哪怕一个人表达了在你看来特别错误和不同的意见,他也有自己的理由和道理。他肯定能够自圆其说。我们不能轻易的因为其看法错误而忽略其论据,如果我们希望沟通,就应该了解其观点背后的依据。如果依据也是错误的,那还可以纠正。而经验往往是,那些依据也有一定的道理,这就能拓展我们自己认识事物的范围。所以,我的经验教训是,别轻易的否决或者藐视那些反对自己很有把握的的观点的观点。如果愿意沟通,了解观点背后的道理和依据是有价值的,比了解观点有价值得多。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