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二月, 2020的博文

英语发音

几周前看到一个 视频 ,里面一位台湾的英语老师谈英语教育中准确发音的缺失问题。导致很多学生英语成绩很好,却不能说出准确的英语单词。我以前有一个理论,我认为既然外国人说中文很不准确,我们仍然可以大致听懂,那么反过来我们说英语发音不好,外国人应该也可以了解我们的意思。我觉得我是在给不提高发音水平找借口。为什么不使发音更好一些呢?那样听起来不是更容易。 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以前学英语几乎不需要发音。发音好不能直接提高英语成绩。那时候考试只有听力,研究生考试连听力都取消了,只剩下阅读。所以一直在联系阅读,希望首先看懂英语,获得好成绩。听力是最不重要的。 工作之后才发现原来发音可能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技能了。准确的发音,使得听众很容易了解你在说什么,哪怕你的语法不对。我自己的发音很糟糕。我最近发现自己读不好比较多音节的词汇,所以现在遇到这样的词汇,我都要查一下音标,读一下,确保读准。 真的是直到要用的时候,才知道技能的重要。我短期的想法是,尽可能读出自己看到的英语材料,比如新闻和书籍。这应该是有助于提升语言感受的,我需要尽可能提升发音水平。 以前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因为要背课文、背政治历史方面的知识点,有时候一节课大家都在叽叽喳喳的读。有的人读的声音大而津津有味,我几乎大多数都是觉得很无聊和痛苦的。这可能也是我拒绝读出英语句子的一个原因。也只有多读,才可能比较好的发音,比较顺畅地表达,这在没有考试压力的时候,是最重要的英语技能。

多数人清醒

上周我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一个人分享的视频,里面一个穿制服的人讲解为什么煤气罐着火时不要急着关闭煤气罐,否则可能会爆炸。他说的听起来也挺有道理的,我当时觉得。昨天我与人分享了这个经验,对方马上指出这个视频存在误导。我立即 Google 搜索了一下,发现确实是有误导的成分。中国应急信息网 解释 了原因,其中的视频截图就是我之前看的那个。还可以看到 新华网 的辟谣。  有一种看法说一个人的朋友圈决定了他(她)的眼界,因为他(她)所看到的新闻和观点多数来自自己朋友的分享。某种程度上,这是事实。如果很多朋友都容易相信一些东西,自己可能也就随之而信了;朋友们有什么一致的情绪,自己似乎也就带有这种情绪了。我没有使用微信的朋友圈,不过一些群也类似朋友圈,人们爱分享一些自己认为对的、好的东西。 所以,合理的做法我觉得首先就是先 Google 搜索一下。可是,有的东西并不容易发现其毛病。我估计是因为上面提到的那个视频“火”了,才有机构和媒体去纠正,而且那有时候关乎人的生命。另外,有时候我们一下子就觉得对的东西,出于直觉的对,就很可能不去搜索而直接接受了。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与人讨论、交流的重要性,特别是不同意见的交流。 我如果认可什么道理,我当然希望更多人和我一样认可它,而讨厌反对它的人和观点。不过,仔细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反对的意见,我怎么发现自己所认可的对象所存在的不足的方面呢?无法否认的是,任何事物、观点都有提升的地方,没有什么是无懈可击和不需要改善的。 反对的、不同的看法,也有很多种。有一种最不值得关注,那就是可以确认其没有事实依据的。例如 Trump 所鼓吹的选举舞弊,那么多媒体、记者、政客,包括他自己的 司法部长 ,都还没有发现可靠证据。如果一个人仍然以此作为讨论的依据,那就是在事实层面的不同,没有任何交流下去的必要。“和而不同”,毕竟需要有一些方面是需要“和”的。 同时,对于各种看法,哪怕是如上面举例的那种没有道理和价值的,我以为也需要以平和心态去面对。许多年后,很多人可能仍然在传播和相信这个阴谋论,这是其权利。我觉得自己能做的,只有努力使自己的眼界开阔而头脑清醒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是透过这种现象观察这种“闹剧”背后的原因及影响。一个人从中看出了什么东西,可以作为参考而警示自己注意;一个握有权力的人如果能够从中看出什么教训,便能够以此为戒而避免重蹈覆辙...

失眠也值了

昨天晚上我喝了一杯从家里面带的绿茶,比绿茶茶包的效果要好很多,导致我晚上到 3 点钟还没有睡着。以后真的不敢再在晚上泡绿茶喝了,特别是第二天要上班,早上起来很疲劳。 不过也并不完全是茶叶的力量。我在 Google Podcasts 听了梁文道的好几个音频节目,越听越兴奋。我是前一天看到这个节目的,昨天晚上选择性的听了几集,感觉不错。这个节目的主要受众是国内的人,所以其意义似乎又更大一些了。  关于作家方方写的日记,我没有特别关注,下载了一个版本但没有开始读。看新闻上说,好些人特别愤怒于这本日记在美国出版,给方方特别负面的、攻击性的评价。我一开始的看法是,写日记和出版是别人的自由,别人爱怎么写、爱在那里出版,都是合理的。特别是,这本日记在国内无法出版,是事实,却无人觉得不对,这则是我认为非常不对的方面。《宪法》不是有出版和言论自由吗?核心价值观也有“自由”一项不是吗? 梁文道在节目中探讨了这个话题。他的观点我认为值得借鉴。他说不一样的声音,倒不是说就一定对、一定是独立思考、一定具有价值,但存在这种不一样的声音本身,确是值得的。他的听众有评论提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实际上范仲淹在他自己的时代就是一个不随大流的、与主流格格不入的人。他还讲了许多,我无意一一复述,我是觉得与主流宣称不一样的看法,会使我们的社会更具活力,人云亦云、千篇一律,有什么意思呢? 梁的看法是,关键要看这种不一样的看法是否是这个人的真实看法,也就是说这个人是否诚实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还是故意说言不由衷的话,来获取某种现实利益。他在另外一个节目中说,有这样一种“生意”,披着“爱国”的外衣,兜售各种内容,实际对国家和社会没有什么价值,甚至有害。梁还说他有一些朋友与自己的看法不一样,可是对方能够坦诚地表达其看法,他尊重这样的人,不仅仅是出于礼貌,而是出于对方的真诚。 我的实际感受是,诚实有时候确实很难,撒谎却能够带来某种好处。然而,我要求自己尽可能的诚实,首先必须对家里人诚实,是什么情况就如实表达,不能哄和骗;对于朋友,我不敢说我都坦诚相待,但我决不为了某种利益而去骗人和害人。也有可能是,我还没有遇到足够大的利益,在那种情况下自己能否仍然保持诚实,不使坏,就不一定了。第二,我表达的观点,至少在我表达的时候,是我真实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看法肯定会发生变化,这很正常。我觉得自己肯定能够做到不为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