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四月, 2013的博文

Google的广告模式为什么值得学习?

【互联网充斥广告的现状及原因——理性区分广告的利弊及其驱动力——Google的广告模式举例及其优势——一个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应该具有的品质】 广告推广作为营销的重要部分,可以说只要有市场,只要有竞争,就一定有广告的用武之地,现在的互联网公司无不从中受益。Twitter的信息流中谨慎地夹杂着推广条目,Facebook的右边赫然显示着赞助商的链接,Youtube的视频前面一般都有时长不等的广告推广。博客和新闻网站也同样在醒目的位置张贴着广告商的信息,甚至在私人邮箱里面也能够看到广告链接和广告性质的邮件。国内外网络环境不同,互联网公司的广告推广模式各异,但所有的网络内容提供商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是从广告赞助商那里分一杯消费者的羹。总之,只要接入互联网每个人都将被广告所包围,当然,相比较与网络,现实生活那就是一个广告的海洋。 这种现象的原因很明了:资本的逐利性质。有利可图的事情才有人去做,只有在有利润的刺激下才能继续扩大规模追求更大的利润回报。这既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每个人的天性。现在我有产品需要人消费,消费者不一定必须消费我的东西,那广告商在中间就有事可干了:让消费者消费特定的产品。多么简单的程序,只要有消费,可以说至少是三方受益。因为网络广告而生存下来的数以万计的中小型企业和个人户才促使了社会经济的真正繁荣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广告代理商功不可没。 但是,个人和企业的趋利性使得网络广告良莠不齐,既有顶尖品牌的推广链接,也有而且是大量的钓鱼网站性质的恶意链接,在这方面更多的是在搜索引擎的页面显示出来,SEO技术的发展使得搜索引擎公司不得不不断修改算法程序或者开发出新的网页抓取系统。搜索引擎公司不仅担心有没有广告商找自己做广告,也担心有没有人来自己的网站搜索关键词。 所以网络广告的利弊皆有,满眼讨厌的广告的确让人心烦,适当控制广告投放的网站则令人赏心悦目,但这个网站如果能够生存下去并不断的给它的网民带去更新更好的体验,我们就必须容忍这个网站存在广告的链接。豆瓣在这方面一直在摸索,似乎还是小心翼翼的,毕竟豆瓣网友的黏性来之不易,饭否的确做到了没有任何商业广告的推广,但它必须依靠其背后的靠山生存。 如果说Google的诞生是源于年轻人的激情设想,那么Google帝国的崛起绝对要归功于其强大的广告服务,是广告成就了包括Google在内的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市场经济大繁荣。现在来看...

思考和探讨事物的意义不如在实践中去认知事物有意义

昨天下午和导师讨论了课题的一些问题,导师要求我马上开展实验工作,不能光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讲大话,必须做点事情验证自己的判断的正确与否。我给老师写的东西还很浅薄,有不少大话我自己也知道,没有"干货",原因在于我没有真正的热爱这项事业,没有全身心投入进去,没有像导师那样做的真正的热爱。导师坚持告诫我们的现在的人太过现实,真的是现在的事实。理想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没有人想知道。有这种想法的原因有很多,甚至可以说主要原因不在个人,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个人的目标是利己的,在趋利避害的环境中永远是先生存下去再谈理想,毕竟后者具有更多的精神方面的追求。在这方面的探讨永远没有对错之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不能对别人苛求太多。 回想早年上学的时光,特别是高中时代,基本上不清楚自己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只是想考个好分数上个好学校,这应该是很多人在高中觉得天经地义的目标。所以我写下了这条Tweet: 许多年后回首过往,希望不会因为为别人而活而后悔。 是的,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到底有没有意义只有等待时间的检验,而且经验告诉我们不可能很多人都会做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如果说少数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那么多数人的无意义的工作则提供了那些能够改变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事情的舞台,也就是创造了历史。更进一步说,事情的意义并不是总能够在事情没有进展到一定程度就能够看出来的,很多人不了解这个道理,总是等着发现很有意义的事情之后自己再去动手。 老师还告诉说要多写多想,对一件事情的热爱需要想锻炼一个习惯那样进行培养,不断的强化训练。写日记博客什么的我是一直有的习惯,可主要还是局限于个人思想和生活感悟方面,算是典型的日记类。我在想要不要写一些专业性的东西,既可以强化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自己的科学兴趣。看到有网友这样做,我想模仿一下,可我也知道这样做的难度和挑战。我想我至少可以尝试一下,没准就能变成我的另外一个兴趣。 自从学会Goagent并在chrome上正常使用之后,我停留在Twitter和Facebook上的时间变得无限的漫长了,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拖延自己的任务是掩耳盗铃的愚蠢做法,工作效率极低还不断的自我责备,是对自己多么不负责任的一种生活现状。必须了解开展自己的学习工作,让自己动起来,做自己该做的,把自己的兴趣调动起来,生活才会变得...

不可靠的”感觉“值得珍惜

也就是在不久以前取消了很多微博上的关注者,想把自己的微博页面变得更加生活化一些,但没有成功。为什么要取消那么多关注?一方面是因为"感觉"自己对自己关注的对象不了解,唯一了解的是他的简介和微博内容,他们宣扬的思想意识难道不会是他们有所图的目的的手段吗?另一方面是因为关注太多人之后会发现满眼都是天下的坏事,都是社会的不好的东西,"感觉"自己会不会逐渐的对社会对未来失去信心?现在想明白了这些"感觉"都是不可靠的,都是一时的感觉,或者说是错觉,是一种误解。 网络是一个表达观点的地方,抛开"言行一致"的道德要求,通过阅读一个网友的简介和帖子,这就已经足够对一个在屏幕那一端的人有初步的了解。不管一个人的立场有多么和自己的相抵触,也应该允许每个人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一件事物有至少两种看法不是多了一种分析事物的眼光吗?只要不是恶言疯语,只要不是妖言惑众,这种观点就值得存在和被了解。而且,贸然的对别人的目的做武断的猜测更是小人之心的表现,不应该固步自封。所以说,第一方面的顾虑可以消除了,多关注一点多角度的观点不是一个错误或愚蠢的做法。 对社会对未来的失望、没有信心绝不可能通过网络上面的言论就会产生,我们很少人是叔本华那样的对人生有了全面的哲学的认识和领悟,消极的人生不会源自网络言论,而只会源自个体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只要你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实现成功,能够做出一些工作,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你也用自己的双手实践了自己的计划,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那就不会对未来完全失去信心。自我的实现关键在于自己而不是社会,社会存在着很多问题阻碍了我们大多数人的发展,但只要是大多数人都在这样的社会中奋斗,那就是基本公平的,这是我们的载体,抛弃载体是一种多么愚蠢的想(做)法啊。所以说,担心对社会失去信心也是无稽之谈,纯属子虚乌有的错误意识。只要社会问题是你关心的话题,那就应该持续的关注下去,这才是一个理智的公民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后来我增加了很多关注者,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我们去观察思考。现在能够打开Twitter和Google+,世界也在掌控之中了。我清楚的记得打开Twitter的那瞬间的感受,尽管关注的都是母语为英文的用户,但还是能体会到世界就是身边的感觉,之前使用过Google+,就有这样的感受。特...

Goagent与chrome switchsharp插件的完美配合

一直觉得避开长城的干扰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之前在网络上看到有介绍 YouProxy 的简单办法,使用了一段时间还算可以,Youtube可以流畅使用,只是FB和Twitter无法正常打开,不久之后这种办法由于升级作用也失效了。还尝试过Goagent的办法,似乎有很多人在使用,免费且简单,自己操作一遍之后还是觉得不方便,有些麻烦,也不稳定,也弃置了。现在我发现Goagent与chrome switchsharp插件可以完美配合使用,而且非常简单,和之前的感觉不一样,原因在于我当时遇到问题没有请教Google,也有不少人遇到我的问题,解决办法很简单,只是当时我没有想到要Google一下。 现在简单陈述一下具体的步骤。 关于Goagent的教程在Goagent页面有链接( goagent GAE平台部署教程 ),不在这里赘述,经过帐号申请、短信确认、建立应用等等步骤,最后要安装(其实就是简单的拖入一个文件到chrome),完成switchsharp的插件安装。 配置按照教程完成,然后还要运行一个goagent.exe程序。 基本上就算是大功告成了。教程结束,但问题立即出现。使用chrome打开Twitter的时候,chrome会提示网站证书已经过期,无法继续进行加载。换成IE倒是不错的选择,可以正常打开Twitter,但IE几乎每次都要询问是否加载完整的页面,体验非常之差;再者,国内外网站切换很麻烦,还需要更改代理模式。switchsharp插件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证书问题无法搞定。Google搜索这种现象之后得到了解决。很简单的,就是导入证书使其得到可靠性保障。 注意,一定是保存在“受信任的根证书颁发机构”。导入后重启chrome浏览器,大功告成。所以,证书的导入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Youtube Google+ Twitter Facebook 这些网站我之前也打开过,只不过不是通过Goagent与chrome switchsharp插件配合使用打开的,我觉得Twitter很不错,阅读消息方便快捷简单,Google+的内容性还不高,但界面与操作都比较舒服,Facebook上面没有认识的朋友,可能是不喜欢人人网的缘故,总感觉FB不好看,右边的广告太明目张胆了。 ...

胡思乱想

好久没有更新博客,不是不愿意,是不能,现在把近期写的一些感想转载过来。 1.我们的喜怒哀乐,对人对物的爱与恨,对事物的喜好与憎恶,都源于我们自身认识力的不全面。倘若人的认识力能够达到完全了解事物的水平,那么很多成见就会消除,原本我们不喜欢的东西和人本没有那么糟糕,有其可爱的部分;而我们喜欢的赞赏的事物和人却也存在着令人沮丧的毛病。恰恰每个人都是没有办法完全认识任何事物的,即使我们自己,即使微小到一个原子。我们都是由于这个认识的局限性的存在才使得人生五彩斑斓,生命才具备了其最基本的意义。能够实现完全了解事物的只有上帝,因为只要承认上帝创世记,是上帝创造了万物,那上帝必然对他所创造的事物完全了解,否则就不可能创造出这个世界,因为上帝设计出自己不了解的世界那还不如说世界产生于随机和无,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上帝存在的意义就没有了。从上帝的眼光看待生命,则生命显得毫无意义,人生又是一种多么短暂而苦痛的体验,这应该就是倘若对事物完全把握之后一个人的感觉。鉴于此,人的缺陷恰恰成了人的生存动力,人的生命之源。 2.电影和书的差别还蛮大。一本要几个月才能大概看完的小说用电影来表达只需要不到两个小时。这两种艺术形式所想要传达的思想有可能是相同的,只是手法不同罢了。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很差的电影每个人都能够看完,满足了视觉欲望,但200页的书则不是很多人都能够保证看到最后一页的,看书是很费时间的。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需要解决,即看书过程中不一定能够抓住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而电影则不同,大部分电影的导演都希望有较多的受众能够喜欢他们的电影作品,表达手法上必须保证基本的认知水平。所以我不敢说自己看的书都是完全把握的,甚至基本把握都算不上,在看的书也不一定能够看到最后。我想保持这种习惯,训练自己的阅读速度,希望在长期锻炼中进步。 3.每天都会按时甚至不断的刷新微博,似乎有很重要的东西在微博上面需要我去获知。能够起到的作用应该是随时保持和新闻报道的紧密联系,时下最热最火的事件、人物、短语都逃不脱我的视线。但真正拿某一件事情进行探讨,则马上显现出对此不熟悉的表情,只是大概知道,只是粗略了解,为的应该就是不成为落后潮流的那种人。对比部分值得学习的网友,我发现这些人能够非常细致深入的或者某些知识,这可能不是表面意味上的娱乐,但他们肯定乐在其中。总之,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学习多了解,才能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