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不少言论称Google+没有人使用,这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是属实的。的确有不少账号只要页面没有内容,或者一些账号不再进行内容更新,有的甚至有数百万的关注者。而在中文里面,感觉上Twitter的活跃用户比Google+要多,即使中文在Twitter也成为了小众语言。 Google+不久前进行了改版。新版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彻底的改变。旧版实际上我感觉很美观,简洁明了,我还注意到旧版的iOS客户端有很高的评分,与新版的评分形成鲜明对比。但为什么Google+还进行改头换面呢? 官方或者媒体的报道称,Google+希望发展成为以兴趣为基础的社交平台。这可以反映在社群和收藏集被放到菜单栏,而圈子则默认在菜单栏消失的新设计中。另外一点明显变化是,把账号归入某个圈子不那么容易了,默认放入“跟随者”圈子,不像以前那样有一个圈子选择框,可以自由地选择把关注者放进什么圈子。对此我不是很习惯,曾反馈过建议,是不是使圈子能够被放到菜单栏,能够方便的查看不同圈子的内容。 最能够体现Google+圈子功能的就是旧版的设计,也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一功能。而目前Google+做出的这种改变,除了突出其兴趣社区的地位之外,我觉得还是为了应对Google+使用人数不多的状况。 我的意思不是说,这种改变马上就能够将不使用Google+的人拉回来。我的意思是,Google+的改变有扬长避短的意思:(1)人们不是感觉Google+的用户不多吗,那好吧,Google+姑且承认了这一点。(2)把有多少人关注一个帐号放到一个较为次要的地位,把重点放到这个账号所发布的内容上面。(3)用户在这里可能不需要关注多少帐户来获取信息,只需要加入某些社群或关注几个收藏集,就能够在自己的主页上看到其他用户发布的若干内容,自己也可以成为这些内容的创造者。(4)一个新闻媒体在G+是否有帐户或者更新内容已经不那么重要,即使没有,使用者还是有可能看到这个媒体或网站发布的内容,来自于和使用者同样的用户,而非某个机器人或官方渠道。(5)降低圈子的重要性,并不是取消这个功能。一个用户可能有一些圈子,但根据圈子分门别类地阅读信息还是意味着查看自己关注对象的内容。 旧版还没有完全淡出用户视线,因为新版还有很多方面没有完善。根据圈子和关注对象阅读信息当然不错,类似于在RSS阅读器里查看不同文件夹下面的内容,或者Twitter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