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五月, 2022的博文

启蒙

以前听老梁说过,王志安是中国非常优秀的调查记者。现在王志安在 YouTube 做起了节目,我看了一些,希望他的节目越来越好,影响力越来越大。他在一个视频里表达了这样的看法,即希望通过自己的节目使越来越多人开始讲道理,讲事实,而不是停留在喊口号上。我非常认同。 以前看资中筠的书,对我启发很大的一点是,她也认为最好的推动变革、进步的方法是每一个人的“启蒙”(大意如此)。譬如对于一件事情,之前这样看,之后看的更清楚、更深层次了,就是个人的一次进步。如果许多人都在经历这样的进步,我们这个社会和国家自然就会越来越好。 我最近在读资中筠的回忆录《蜉蝣天地话沧桑》,写的跟她其他书一样,挺好的。可惜国内没有卖的,不然我要买一本纸质的慢慢读。 王志安的频道在 YouTube 突然获得大量粉丝关注,不少人都开始评论他,也可能有质疑他的,我没看过。老雷评论了他,比较客观,虽然有的看法我个人并不同意。我特意在老雷的视频下面写了我的意见。我的评论是这样写的: 「老雷,对于您的评论,我有几点不太同意。(1)只要是人,就不可能完全中立。可是,我们完全可以不表露自己的政治立场,特别是在接触各类人群的时候。最好是不表达,这样被采访者才有可能接受采访的邀请。然而,不表达立场,并不意味着没有喜好和厌恶。郭文贵之流实在上不了台面,我觉得相对中立的人也有选择自己采访对象的权利。我记得 Trump 的一些讲话一些主流媒体也没有去报道,可以说这些媒体有立场,可是,是不是也因为他满嘴谎话对社会破坏性很大呢?(2)王局对国内人的看法,我认为是准确的。我对他的话的理解是,政治见解不同的人,其实也可以是好朋友。这些人也多数是正常人、好人。不只是中国,任何地方的人其实都差不多。(3)您觉得他有些狂。要是我们仔细看一下当前中文 YouTube 创作者的整体水平,包括 VOA 这样的媒体,有的人是会觉得自己的内容要高出他们许多的。」 我觉得这种状态很好,就是大家自由的发表各自的看法和意见,尽管看法和观点可能不同,但基本的事实以及底层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和而不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反之,同而不和,追求的是站队和派系。大家相互通过标签以及简单的光谱区分“敌我”,实际上把正常的观点交流空间给污染了,这不是我喜欢的形态。 上面提到的这两个人是我觉得 YouTube 中文里比较可以的评论者,他们的一个特点是能够促使人思考或者获得一些新的视...

行动

 我下面说的不算是经验之谈,只是对我自己挺重要,我觉得有必要记录一下。 我老是有很多顾虑,可能是太替别人着想了,从而不能当机立断。此外,也可能是自己不自信,所以喜欢隐藏自己的想法,期盼别人猜测。这些都不是好的习惯。我在试着慢慢改变。比如说工作,我有时候压迫自己立即采取行动,把自己心里默默说的、下周几开始做的事情现在马上做了,至少开始了。这样挺好的,因为到时候不知道有什么事情出现,那可能又会被推迟了。 这种“行动主义”真的很难,它跟我们希望安逸、休息的愿望相悖。谁不想休息一下呢,或者安逸过一天呢?但我也从中体会到好处,除了工作效率高之外,它还可以将我自己跟周围其他人区分开,因为大多数人并不是如此的。 生活里也是如此。有些什么话想表达,常常的结果是自己没有去表达。这不对。我的经验表明,遵从自己的内心的想法,立即采取行动,直接去表达,是更好的选择。当然,前提是自己内心的想法是经过深思熟虑或者妥善考虑的。一个原则,我觉得应该是考虑这些想法是不是自己真实的想法。如果是,赶快行动。如果不是,那么因为我们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所以应该克制自己不说言不由衷的或不真实的话。 我觉得可以把言语、行动当成是自己之外的“信息”,行动本质上也是信息。自己是主体,接收信息的是客体。主体如果积极的把信息传递出去,那么信息就不再成为——至少是不独成为——自己的压力和负担,因为客体也接收到了。客体承受了一些负担,可能有反应,即使没有反应,也是一种反应。无论哪种情况,这对主体都是有利的。我之前没有考虑到这一节,其实是把全部的压力都自己承担着。 想明白这一点,我觉得多行动,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说自己认为应该表达的话,是非常重要的。行动愈多,自己承受的压力愈轻,得到反馈的可能性也愈高,这都对自己有利。

微软 Teams 与 Group 的区别

微软 Teams 是一个协作平台,除了分享文件,一起编辑文件,还可以聊天。之前我没有搞清楚 Teams 跟 Group 的区别,昨天算是有些眉目了。 Group,即群组,方便用户给这个组的所有人发电子邮件;Teams 则不然,创建 Teams 后给这个组发的邮件只出现在 Teams 聊天记录里,而不会出现在邮箱中。Teams 侧重的是聊天,这个功能逐渐取代了之前的 Skype Business。  我的经验是,创建一个 Group,会自动在 Teams 里生成一个 Teams,反之则不行。所以,还是要从创建 Group 开始,这样方便后续的操作。单单创建 Teams,至少邮件方面就不方便了。Teams 希望用户留在那个平台(应用程序)里,而 Group 是 Outlook 的一部分,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给一个群组发邮件,而这对于一个 Teams 来说其实同等重要(在我看来)。微软可能不这样认为,既然都有 Teams 了为什么还需要发邮件?这可能是 Teams 欠缺群发邮件的一个原因。 Teams 可以群发邮件,只不过不能显示在每个用户的 Outlook 邮箱里,只出现在 Teams 里。

自嘲

几天前看了 WHCA 晚餐的聚会,即 White House Correspondents' Association Dinner 。这是一个传统。Biden 在聚会上 说了 几个笑话,包括自嘲自己支持率低的,而后又说了一些严肃的话题。每次 WHCA 晚餐都有一个演讲者,这次是 Trevor Noah。他说了关于 Biden 和其他同行的笑话,最后提到了在乌克兰战场冒着生命危险报道真相的记者同行们。 这是一个 传统 ,从 1921 年就开始了。他们以这种方式庆祝宪法第一修正案,其中就包括了非常重要的言论自由和媒体自由,后者当然也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 我觉得没有恶意的嘲笑别人,把别人当成取笑的对象,是一种活跃气氛的方式,喜剧演员(Comedian)的工作就是这个。不过这也有风险,可能会让被取笑的人不舒服,进而被攻击也有可能。怎么把握好这个度,挺难的。很可能自己觉得没有问题的一个笑话,会被人觉得是冒犯和不敬。 比取笑别人更高一级的是自嘲。被嘲笑而不怒算是一种心胸,自嘲则兼有幽默的元素。特别是在政治活动中,取笑对方是一种攻击策略,目的是让对方难堪。自嘲则轻松化解了这种局面,不等你取笑,我自己都嘲笑自己了,取笑者就可能感觉没有意思了。 美国的政客尤其是总统,无时无刻都在面临着被嘲笑或者被攻击,有的是有根据的,也有没有根据的。我觉得 WHCA 的这个活动就是把这种“攻击”拿到台面上来,面对面的进行。总统也可以借机回应,或者自嘲一番。最后大家一欢而散,第二天继续自己的工作。 他们把媒体和记者行业作为监督政府的另外一种权力,不是没有道理的。这种权力不是被授予的,像立法者那样,而恰恰是人民自己行使自己的出版和言论自由权利而产生的。有了这个渠道,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和机构的丑闻得已披露;普通老百姓的痛苦以及声音也可以得到传播。那么,各种问题都有可能得到及时的关注,然后才有可能被解决,社会“自我治愈”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就得到提升了。

不同意见

会基本的英语的好处,不只是能够看懂很多非常棒的英语内容,还可以跟英语世界的人交流,文字的或者语言的。在国内,看懂是重要的。不是说所有,但确实有部分英文报道的内容比较专业和全面,看起来能够了解更多信息。在国外我觉得可能交流就更重要了。当然,通过网络也可以用英语跟人交流,至少是表达自己的观点。 大概有那么两三次,我在 YouTube 发表一个评论后,因为赞的人比较多,然后评论我的评论的也有一些,绝大多数都是反对的看法。我觉得这样挺好,只要不是上来就是攻击和脏话,那是一种气急败坏的表现。 民主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承认和认可不同意见。一个人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欢,实际上很多政客的支持率低于 50%,不被喜欢才是现实。要允许和尊重跟自己不同意见的人,我觉得这是文明人该有的态度。不同意我的看法的人,在实际生活中很可能是一个不错的人,只不过不认可我的判断。我觉得这并没有什么。那种把跟自己不同意见的人看成是仇人、恶人的人,才真正是反对民主的。 另外,我现在越来越觉得 YouTube 是一个神奇和美妙的地方。有不少真知灼见的人在那里分享观点、看法、经历,可以作为我们人生阅历的一点补充。更不用说无数我们无法欣赏的内容,使用的是我们听不懂的语言。似乎,每一个语言群体的人都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常识和理性

最近我看了一些一个叫“老雷”的视频,旧的和最新的都在看。他挺会聊的,对着镜头说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我觉得这并不容易。吸引我的是他说的话。我感觉他说的内容大致来自三个方面:他学习了解到的,相当于知识储备,然后是他所看到的,最后是他的一些想法。事实上可能很多人都有这三方面内容可供表达,却少有人能够做到。为什么呢? 首先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他所在的平台没有比较严格的内容审查,他完全可以畅所欲言。然后,我认为他比较靠谱,说的都是“人话”,也就是说,使用常识在思考。不能说他讲的内容我都同意,我们也找不到一个人,其观点我们完全同意,或者反过来的情况,即这个人完全同意我们的观点。但这不是关键的。关键的是,他启发我以及可能其他人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按照常识去看问题。 窦文涛 也这样说过。 就比如说言论自由,我觉得自己不可能说服自己没有这个自由会更幸福,所以胡锡进的 道理 在我看来很可笑。这就是我的常识,他这样说我肯定不同意。我记得可能是资中筠说的,要有更多人使用常识去思考,这个社会就越来越好了。反过来,如果很多人都相信阴谋论或互相不信任,那么大家也就不能一起做成什么事情。 老雷也很不喜欢 Trump。平心而论,我觉得 Trump 还是挺搞笑的,如果在娱乐界(之前他在过但我不清楚),可能也会受欢迎。可是,他对民主政治的不屑和破坏力,也非常巨大。抛开各种分析和背后的理由,我认为这个人作为政客不合格。我觉得他也是测试很多人是否真的具有“民主、自由”精神的“试金石”。 不少自诩为了民主和自由而不懈奋斗人士,其实毫不在意民主政体,就像 Trump 一样。为了赢,能够放弃任何东西。输了,则输不起,也表明其气度不够,不适合民主政治活动。 老雷说民主政治的一个好处是自我纠错,这是一个普遍的看法。也确实如此,我同意。看错人、选错人,不可怕。还可以有第二次投票机会,把这个人选下去就好了。然后,恰恰是因为言论自由,不好的事情,特别是丑恶的东西,能够被人——主要是独立的媒体——暴露出来。暴露出来就会让一些人没面子,暴露出来就有可能想办法改善,这就能促加这些问题的解决。新的问题出来后,继续这个过程就好了。 我关注了老雷,会继续看他的内容。就像他或者某个观众在评论里说的,他的“三观”比较正。我对这个评价的理解,就是他认可一些普遍被接受的价值观,这有可能被人称之为“左”,其实如果你处于“极右”,任何不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