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曾经说过一个观点,大意是“真、善、美”三者中国人更注重“善、美”而往往忽视“真”,因为“真”会伤人而“善”与“美”不会。这种现象值得重视,基于虚假的“善、美”是不能长久的,根本还是要“真”。怎么“真”,我认为得有科学的态度和民主的机制。 一段时期内我在 YouTube 上看了方舟子了许多视频。说实话,我挺佩服和尊重他的。除了科普,他还经常“揭假”,意在“求真”。此外,他经常发表批评性言论,除了个人还有政府。我觉得这都很难得。最近他“打假”的对象是一个医生——张文宏。起因据我了解是那个医生的博士论文综述部分和另外一篇论文的内容相似度较高。 《卫报》最近 一篇文章 报道了张文宏,说国际媒体称他是“中国的福奇”。方舟子发推文反击《卫报》,说此文“肉麻吹捧”张文宏,简单提了张剽窃的事,把“报道写成人物宣传”。 英国《卫报》发了一篇肉麻吹捧“中国福奇医生”张文宏的文章,最后只简单提了一下,因为有人不满张文宏的防疫观点指控其博士论文剽窃,被复旦大学否定了。把新闻报道写成了人物宣传(记者貌似中国人),这么烂的报纸,还好意思要捐款,尽早倒闭吧。 pic.twitter.com/gCyO5dl3bK — 方舟子 (@fangshimin) September 13, 2021 方之后的一则推文指出此文作者是一个中国人,他说“西方媒体负责报道中国事务的记者要么本来就是中国记者要么找中国人当“研究员”协助报道,水平和中国媒体也就差不多。” 我不确定此文作者是否是中国人,这不是我所关心的。我以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有可能写出好的报道和差的报道。关键还得看内容。 我读了一篇《卫报》的那篇文章,不能同意方的评价。我认为他偏颇了。(1)此文内容不在吹捧张文宏,而是指出像张这样的专业人士能够使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言语传达关于新冠疫情方面的讯息,很重要也很有效。尤其特别的是张来自于体制内,“技术官僚”一般不这样说话。 (2)文章提到了指控张剽窃的事件,引述了复旦大学的调查结果,我觉得作为一篇介绍张的文章,已经足够。可以有一篇甚至多篇文章专门分析张是否剽窃,但此处简写也没有什么问题。道理就是,我们讲述张文宏这个人、这个著名医生的时候,可以有各种角度,可以有不同的侧重,而不是说一提到他就必须讲剽窃的问题。更何况官方的结论是否定的,即使你不认同官方的结论,那也是存在争议的一个话题,“争议性”就在于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