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四月, 2020的博文

一部展现大饥荒的电影

《琼斯先生》( Mr. Jones )是我最近观看的一部不错的历史题材电影,展现了斯大林时代的 乌克兰大饥荒 ,几百万人在这场人为灾难中死亡。乔治·奥威尔的小说《动物农场》的第一句话,说的就是琼斯先生晚上关闭了鸡圈。电影中奥威尔和琼斯先生有会面,电影的独白可能也是《动物庄园》的语句,这种布局显得既合理又妥当。 对于大饥荒,电影展现了几个特别震撼的场面,例如路边的死人、被扔上运死人的马车的婴儿、吃死人肉的小孩子。这些都是记者琼斯亲眼所见,也是他后来向世界报告的情况。不过他的揭露被同行否决,否认大饥荒存在的报道最终获得了普利策奖,琼斯则在 30 岁的年纪 被枪杀 死去。这是一个悲伤的结局,可是现实就是如此。一个个人,在面对一个时代潮流的时候,有时候很难做什么来扭转时代,往往容易成为牺牲品。不过,我觉得做与不做还是有差别的,琼斯就认为如果他不说出真相,乌克兰就可能有几百万人丧失,尽管他知道有 6 个英国工程师可能因为他的话而立即被处决。这时候较少有比较的因素,作为记者,其使命、良心就在于公开自己所看到和所经历的。 记者琼斯最关注的是人的生命、性命,这并不容易,很珍贵。在那个时期全世界关注的是苏联的成就,一场彻底改变人类命运的革命正在发生,人们很容易忘掉个体的人,变成集体的人,思维也是集体式的。按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一些人在受罪,若干人失去性命,可能就变得无关紧要了。可是,个体真的不值得关注吗?许多个体一旦变成了统计数据,个体的生命便失去了被尊重的可能,电影透过琼斯正是在对这些逝去的生命进行缅怀。 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在人类历史上确实作出了不少巨大的成就,她曾经一度成为超级大国,在国力上和美国并驾齐驱。然而,我们会看历史,可能同样需要关注的,是苏联的人民在那个时代是否过的和美国人民一样幸福,具有相似或等同的公民权利。也就是说,比较两个国家的实力,除了军事、科技等硬实力以及文化、艺术等软实力,我们还可以去了解一下两国居民的权利是否得到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发展的权利是否得到维护。如果在这些方面存在差异,那么哪怕其国力强盛,也不能称之为强国。毕竟,国家形成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利益。如果公民的权利、尊严都无法得到国家保障,再强大的国家有什么意义?反过来,如果一个国家的居民的各项权利和福利措施到位,生活的稳定而美满,即使这个国家武力不强大,也会是令人向往的国度。话说回来,如果一个国家...

学习做菜

炒菜做饭真是一种很重要的技能。吃一顿不错的饭菜能够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反过来,外卖、泡面或胡乱吃一通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我今天尝试自己炒两个菜试一下,基本满意,就是有些咸了。即使如此,也比点外卖要好许多,外卖很难吃到可口的青菜。 现在吃外卖确实很方便,美团、饿了么都是很大的平台,里面的选择琳琅满目,似乎都很好吃。不过据我个人的经验,用户也很容易上当受骗,花了不菲的价钱却吃到很一般的东西。我知道一个套路,就是把一份很普通的东西的价格标的很高,然后打五折,造成一种虚假的优惠活动,买家只是似乎买到了物美价廉的东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虚假评论,不少好评看起来让人匪夷所思,明明是一般的食品,如果只是看评论,却是如山珍海味一般精美。 这些不好的现象,再加上一些积极的方面,构成了当前繁荣的外卖行业。可是如果外卖食品的水准不能保持在一个较高层面的话,繁荣也只是一窝蜂的短暂现象。当然,不同地区的外卖行业情况可能不同,有的地方也许外卖食物就像店里面一样好。提升外卖食物品质的一个办法,可能在于扩大平台上商家的数量。如果一个地区外卖商家数量不高,那么很多商家可能只需要简单糊弄一下顾客就能够发展的很好,这样最终导致整体的品质低下。可是如果商家很多竞争激烈,那么品质不高的商家就会感受到生存压力了。 不喜欢外卖或者不放心外卖食物的品质,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做。开始做菜的感觉是不错的,很新鲜,可能做的多了就会厌烦。如果能够多学几个菜的做法,平时有时间的时候做一做,吃一顿舒服的饭菜,确实是一种享受。

对“暴脾气”的反思

电影 《荒蛮故事》 讲了很几个精彩的故事,我已经看了 4 遍。这些故事,都是文明世界中发生的一系列野蛮行为,我作为观众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毛病,即脾气大,很容易愤怒。很像电影中那个爆破工程师的情况。那个工程师,在几起纠纷中都处于正确的一方,因而他受到委屈,内心很恼火,认为世事不公,最终愤怒到制造汽车炸弹。他入狱后成为“英雄”,这个情节可能是对官方机构从开罚单中敛财行为的讽刺。 我也有时候会像这个工程师一样愤怒。比如之前遇到两个不怎么负责任的护士,我和她们争吵了几句;或者街道的办事员,我指出其不专业的做法。回想一下,我当时都是比较愤怒的,似乎错全在对方。事情不同,错误的分布也会不同,但是,一般我都有理由说明错不在我。总而言之,作为公民和消费者,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并不是我自己做了什么造成的,而一般是对方做了什么、没做什么、没有及时做等原因导致的。 结合电影和我自己的反思,我认为我之前的愤怒不值得。愤怒情绪的表达,自己感受并不好。无论有理没理,自己反正都会面红耳赤。我想如果我容忍对方的情况,也没什么。我对一个人的服务质量提出批评,他几乎没有可能感谢我。所以说自己的愤怒、批评属于一种吃力不讨好的行为,反而影响了一天的心情。至于作为公民对公共服务和政府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我依然会尽可能地去行使,但是如果没有渠道,我想也就那样吧。 暴脾气这种心理,容易仍然感觉自己周围似乎什么都是不对的。我记得我去年挑了一个京东快递员的理,认为他送货慢了几分钟。现在我觉得那次实在是不应该,应该体谅一下,多等几分钟也没有什么。这种愤怒导致最终两个人都心情不好,感觉郁闷。 我以为要像在网络上看不同观点一样容忍生活中的不如意事情和人,做的不好没什么,只要没有侵犯到自己的核心利益。宽容一些对待别人,自己的心态也能够更平和一些,更具“善意”一些,没有那么多“气”受,生活也就会更容易一些。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是在找“气”受,实在是一件愚蠢的事情。 最近,我又遇到一个不耐烦的护士,如果以前,我可能就要“教训”她几句。不过这次,我视而不见其恶劣的态度。她随后的抽血工作也不足够专业,表明其工作能力不强。对于这样一个人,你能期待什么呢?我什么都不说,等于是躲开了她早上时候的糟糕、不耐烦的情绪,至少我自己心情没有受强烈影响。我认为自己这一次做的不错。 生活中很多人有糟糕的情绪,如果你恰好成为一个情绪的受体,那就糟糕了。不成...

普适性的一些价值观

以前我曾有一个观点,即:对于一个看法,无论是我的还是别人的,它肯定不完美和完全正确。所以我们都要给自己留下余地,去修正自己的看法。我现在仍然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不过我现在需要修正一下它适用的情况。也就是:它主要适用于对事实的把握方面。 很多事情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掌握全部的准确信息然后非常明智地进行判断。事实上我们都获得部分信息,受自己的偏见影响而做出自己的判断。这非常类似于盲人摸象。解决办法就是上面我所说的,你得告诫自己:我所持有的判断还可能有变化,因为我没有了解真相的全部,而我的判断还可能有偏差或错误。在此基础上还要更进一步,那就是,人与人的观点并不完全平等,有的观点就比其他观点高明。道理也很简单,人的能力各不相同。 对于接受信息的人来说,合理的做法或者说重要的能力,就是判断各种观点,找出自己认为更高水平的,忽略那些思维能力不足的。或者,在别人的观点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观点,增加自己的思维活动。当然,如果这个人要表达此观点,应该说明自己所参考的观点的出处,不能简单地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观点实在是千奇百怪,所以应该有一个谦卑的态度去了解各种观点,包括那些明显是错误的,作为一种补充,如果你能够判断和确定其错误的地方在哪。而且,错误的观点也不可能一无是处,它至少让你能够了解到一种思维方式。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大家所想的就是自己所想的,或者反过来,自己所想的就是大多数人所想的,这种心态并不好。因为这不是事实。 接下来我想到了价值层面的东西。我相信,民主、自由、人权、科学等价值,是具有普适性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和观点不同,在这些方面如果存在不同看法,基本就属于两个世界的人了。不过,即使如此,也可以共存,没有达到不共戴天的程度。只不过是因为网络,现在很容易感觉似乎人们都是立场坚定的战士。我不太相信现实中有那么多不可一世的人。其实,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是很温顺的,只不过通过网络可以比较夸张地表达情绪。 我从来不习惯于通过微信朋友圈报告自己的生活动态,或者通过微信来阅读新闻和评论。我挺庆幸自己的选择,因为这样在我看来最好。可能是因为关心的缘故,有时候我会点开一些人的朋友圈,其中的一些内容所展现的观点我是很难认可的。我对这些朋友有些佩服,因为他们能够坚持自己所信仰的东西,然后公开的表达出来。 我的可能是不同的看法,却不敢公开表达以进行挑战。当然,也不是说一定要在微信表达,其他地方也...

我们的医疗工作者应该做的更好一些

当 COVID-19 在美国蔓延的时候,Google 做的一件事情是 通过 Doodle 向各行各业——特别是医疗工作者——表示感谢。确实,一线的医疗工作者比如医生、护士可以说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抗击疫情,他们值得被感谢。 国内的媒体 表达对医疗工作者等群体的感谢、感激、致敬之情,也是很浓烈的。 如果单纯只是为了表达感谢之情,那么我就没有必要写这篇文章。我想写一点不一样的东西,同时也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那就是:一些医疗工作者并不专业和努力,拖拖拉拉,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 当前,很多地方对于湖北人的要求是居家隔离,同时还需要进行核酸检测。我今天去作了核酸检测。这个检测非常简单、快捷,不需要 10 秒钟。可是,我足足等待了 1 个小时。我之前被告知要在 9 点之前到达指定位置进行检测。所以我今天大概 9 点钟达到指定的酒店。昨天我 11 点多去,被告知测试已结束,所以我今天不可能去太晚。我去的时候那里已经等待了有 20 多个人,我们一直等到 9 点钟,期间没有任何人出来告诉我们到底应该在哪里等。 而后,我与测试点的执行其他任务(隔离)的、自称与核酸检测工作无关的两个护士争论了一番,然后其中一个护士打了测试人员的电话,被告知 9 点半达到现场。这时候等待的人就比较多了。一直到 10 点钟差几分,那两个人才过来,开始测量。我第一个测量,出来的时候现场已经排起了长龙,周边还零散站了一些人。 我测试完毕后出门看到的排队人群 确实,测试很快所以这么多人能够很快被测完。可是,为什么指定好的时间不能及时到达?我 9 点左右达到现场时有人说自己已经等待了 1 个小时,换句话说,早上花费好几个小时只为那几秒钟吗?大家都不需要考虑自己的时间成本? 我想投诉这个疾控中心,可是区政府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我下午 2 点前后一共打了 7 次,没有一次有人接听。省疾控中心的人员表示自己没有权力管理地方区疾控中心,只有提供建议的权力。 等于说,我今天一天的心情,特别是早上的时间,被这个低效的疾控中心系统所毁了。比较气人的是,我竟然没有地方表达自己的不满,来监督、改善一个没有履行其职责的疾控中心。 往小了说,这是某些医疗工作者没有时间意识的表现。工作中,也有不少人缺乏时间意识,开会不能够按时到,总是要拖一下。那么,我所遇到的就是个例。往大了说,这是缺乏监督的医疗体系缓慢运作的表现,它不需要向公民负责,哪怕...

从电影《爆炸新闻》看到的

2017 年国际上有一个 MeToo 运动 ,我知道 Google 公司的高管有一些牵涉其中。在此之前,Fox 新闻的关键人物也因为性骚扰而被解雇,这是通过电影《爆炸新闻》( Bombshell )所了解的。这部电影根据事实改编,其中很多人物现在还活跃在新闻媒体业。那个事件过去不久,电影又将其展现在银幕上,算是一种提醒。电影又增加了戏剧元素,使人物之间的紧张关系凸显出来,看起来一点都不沉闷。毕竟,很多写实电影的剧情往往容易沉闷。 揭露 Fox News 高层主管性骚扰的几个关键人物,也都是在那里工作的员工,特别是著名的女主播,电影就围绕这三个女性展开。确实,在媒体领域一个女性想要成为全国闻名的主播,即台柱子,是非常困难而必须遭遇激烈竞争的。掌握权力的人借此便能够威胁这些女性,如果她们事业心重的话。话说回来,在很多领域如果男性处于主导地位,女性难免要付出一些“沉重的代价”去竞争。所以,MeToo 运动可以说意义重大,它使很多人能够揭露各个行业的黑幕,使位高权重的人有所忌惮,付出代价。 Fox 新闻作为美国国内重要的媒体,同时也是著名的右派媒体,比较具有争议性。我记得电影中在超市里,一位女性非常不屑地对待当时的 Fox 新闻女主播,有“嗤之以鼻”的态度。那位主播反击说道,你如何对待与你意见向右的人,恰恰说明你是什么样的人。我以为,言论自由的环境中,无论一个媒体是报道事实多一些还是报道虚假信息多一些,这都是它们的权利。当然,人也是一样的。这时候,重要的是让各种报道、观点、意见表达出来,形成一个辩论、争论的环境。希望了解真相的人,通过其自己的智力,是能够区分好坏的。你不喜欢一种观点,可以反驳或者不去看,但唯独不应该攻击发表这个观点的人或媒体。进行实质性的身体攻击就更不应该,属于犯罪了。 怎么办?我以为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自己不喜欢、不认可的内容。不较真的,可以无视它;较真的,可以通过调查反驳其观点和事实,包括发表自己与之相对的观点,让读者去判断。比较危险而可怕的,是对发表不同观点的人及媒体“污名化”,将其描述成最大的恶、最坏的人。因为,我感觉绝大多数人都是温和朴实的,没有足够的理由从语言上去严厉打击一个陌生人。只不过有了网络的伪装,一些激烈的话便无处不在了。 至于电影演绎的女性雇员揭露自己被老板性骚扰、性侵的事情,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严肃对待。这种事情不可能专门出现在某个...

出门在外的人挺不容易的

今年出门的时候恰逢 COVID-19 疫情期间,所以推迟了大概 2 个月才离开家乡。居家的日子基本上是比较开心的,没有什么事情做,可以说已经到无聊的程度了。买票后要离家的时候,仍然是不舍,尽管在家的日子已经比原本预期的长了四五倍。 因为一些车站的车票不能购买,所以今年出门比较麻烦一些,不能买到适合自己的票。我买的一张卧铺,就需要我在车站等到早上凌晨 5 点钟上车。深夜的候车厅,有大约 3 个小时只有我 1 个人,挺难熬的。所以第一条经验就是,尽可能不熬夜,应该早点找个旅店住下来,那样会舒服很多。我包里带的 4 个鸡蛋早早吃完了,肚子很饿,增加了等车的痛苦。所以第二条,尽可能备充足食物和水,虽然背得很重,可是肚子不空,人会好受很多。 好在我去的那个车站允许人在候车厅等候。我看到一篇网络文章说南昌西火车站不允许人深夜候车。这种情况可能会有,不同地方不一样。我认为特别是在天气冷的时候,火车站应该提供一些公共场所帮助那些没有地方住(或者是不愿意花钱找旅店)的人停留。我在火车站独自一人的时候,看了那个网络评论员的很多文章,都挺有意思的。 其实无论是一般的春运时期还是像今年这样的特别时期,出门在外的人都挺不容易的。我独自一人在火车站等了一晚上很难受,可是还有不少人买到站票在火车上没有一席之地的。对于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我认为无论是我们个人还是火车站这样的机构,应该尽可能地提供方便和帮助。没有人是容易的,何必增加别人的痛苦或麻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