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五月, 2020的博文

谨记:尊重他人及其观点

我昨天 翻译 了一篇美国人在纪念日纪念为国捐躯者的演讲稿。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不同意见者之间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和意义。 尊重别人这种事情,我感觉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人都很难做到。特别是有了网络,言语上攻击别人没有任何成本。其他人我不知道,我自己就比较喜欢看自己赞同的观点的内容,而把那些自己反对的内容想象为假的、错误的。以前,我也曾在网络上攻击过观点我不认可的人。我现在已经很少在网络上去和别人进行“骂战”了,好像从来没有骂过。我知道那会是一种很糟糕的感受。 以前比较年轻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处于不懂事的状态,似乎愤愤然于很多事情,而又比较喜欢表达,通常是直抒胸臆。自己心中没有基本的一些价值观和理论基础,所以往往是凭借自己的想象和直觉去看待事物。那时候更没有了解事实的态度。现在我在逐渐改变,特别是前几年有了比较大的变化,确立了自己认可和不认可的基本原则,看待人和事物也有了依据。我不敢说以后自己不会变化,因为人的意识和观点总是在变化的,谁知道 10 年以后自己喜欢什么、信仰什么? 我很欣赏那些把自己的观点、喜好、偏好以及生活规整的很完美的人。他可能在政治光谱中与你处于对立的位置,但他仍然可以是和蔼而平易近人的。他有自己的喜欢和偏好,但都不影响到其他人。最关键的,他尊重你的选择,无论是否赞同。我希望成为这样一种人,把不同意见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看作是我们这个世界多样性的一个表现形式,同时也活出自己的不一样来。 上面提到的那篇文章呼吁美国人相互尊重,事实上就是很多派别人士相互不尊重,冷嘲热讽很常见。我曾经偶然看到一个中文 Twitter 账号,讨论的是美国政治话题,每一则推文都有脏话,甚至是比较恶毒的。我以为这样不好。左右的冲突,只是在选择如何使社会变得更好方面存在理念和做法上的差别,热爱自己的生活和国家这种感情应该是一样的。把所有问题都跑向对方,既不符合事实,也表明自己思维的简单。 我以为 事实检查 是媒体行业的一个很好的创新,Trump 最近的推文就 被事实检查 了。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进行事实检查,也必须接收事实检查。之所以要进行检查,是因为有很多错误的、虚假的信息。我们不能说禁止错误的信息传播就完美了,因为很多内容只存在错误的程度问题,而且还和内容创作者的能力有关。事实检查就是通过超链接等形式相互佐证,来确定一个言论是否属实,有多大程度的属实。良好运行的事实检查网络,...

翻译:保护我们脆弱的民主试验以荣耀为国尽忠、战死沙场者

今年的纪念日(Memorial Day),我们相互间可能需要保持社交距离,但这不能降低我们之间的亲密感、社区感以及分享的牺牲感。这是我们在这一天当面对人类为自由所付出的代价时彼此所感受到的。 这样一天里,我们亏欠为国尽忠、战死沙场者及其家人什么东西?理所当然的,是纪念、不要忘记,但我们还欠一个他们誓死捍卫的意念:我们称作“美国”的伟大试验。 国父们——他们多数是退役军人——知道他们所创立的国家是一次试验,测试的理念是:人类可以居住在一起并实现自治,为合作的精神所指导。国父们设计的宪法本身就是被那些愿意妥协的人所敲定,这次试验应运而生。 当选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位总统后,乔治·华盛顿将军在就职典礼上说,存续自由的神圣火种,以及政府共和模式的命运,注定深切地,也许是最终,落在了受托进行此项试验的美国人民手中。 以他的睿智和谦逊,华盛顿看到了要保持我们的试验不死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以及在向世界证明人不需要一个国王或暴君——我们,即人民,能够自治——过程中美国公民所扮演的角色。 这个国家艰难诞生之后,这个激进的理想需要周期性的被爱国者所捍卫,很多爱国者在过程中失去了生命,我们在今天就是要荣耀这些人。 他们就包括那些竭尽所能维持这个国家统一并推翻令人发指的从旧世界引入的奴隶制度的联邦军士兵。奴隶制从美国诞生之初开始就是一个瑕疵。 1863 年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在葛底斯堡献给一座军事公墓的简短演讲中,劝诫他的听众坚定决心"那些死去的人不应该白白死去,这个国家——在上帝的注视下——应该让自由重生,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不应该从地球上消失。" 林肯知道他必须大声说出:事实上,这个共和形式的政府可能消失,除非我们为其战斗,除非我们愿意为了这个理想的实现而贡献自己的生命,除非我们愿意妥协于其他人,尽管同时一直在为改善每一个美国人生命的公平性而工作。 近一个世纪以后,约翰·F·肯尼迪总统——一位二战老兵——在他 1961 年的就职演说中附和了林肯的话。他说我们必须做好准备“付出任何代价、承受任何负担、面对任何困难以保证自由的存续和成功。” 一代又一代的爱国者们倾其所有来使这个珍贵的遗产存活下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一年都要聚在一起,向那些坚决捍卫我们的宪法以及生活方式的人表达我们的崇敬之情。 士兵、水手、飞行员、海岸警卫队员、海军陆战队员为一个国家服役,这个国家即使在她...

选择字体

经常使用 Gmail、Google Docs 和 Outlook,可能会忽略字体的重要性。很多网络服务有默认的字体和字号,用户不需要关注,只需要关心内容就好了。 Arial 是 Google Doc 默认的字体,我认为挺不错,不过在将 Docs 转变成 PDF 保存时,中文字体会显得奇怪,因为那变成  Arial Unicode MS 字体了。 Gmail、Outlook 邮件的默认字体也是无衬线,和手机应用一致。我前几天将其改成了 Georgia,衬线字体看起来我觉得更舒服一些。而且因为是邮件,所以我想进行一点自定义。Georgia 字体下中文会是宋体,也是一种非常常见而显示中文不错的字体。默认 Arial 字体在写中文时字体似乎是类似于微软雅黑的那种汉字,我觉得并不是很好。 另一方面,我觉得也不应该在很多地方都强迫使用自己喜欢的字体,默认 Arial 在 Google Docs 和微软 Word 里就挺好。这主要是为了较少编辑成本,提高效率。 字体是设计的一个部分。我经常观察公共设施比如地铁标示的字体和写法,我认为挺有趣的。使用 Arial 的场景很多,可能跟电脑系统默认字体有关。在这方面,细致的做法可能需要设计师的参与,根据字体的特征、辨识度以及品牌定位等信息,确定合适而漂亮的字体。安全的字体当然也可以用,但如果多一些自定义和取舍,会显得更有品味,因为当中有设计的痕迹。中华文字历史上有非常发达的书法文化,字如何显示成为了一种艺术。我们现在即使使用的都是电脑字体,但为什么不能多注重一下文字的显示特点,从而使字体成为品牌或信息的一部分?我希望生活中会有更多种精挑细选的字体。

删减版图书看着挺尴尬的

斯诺登的新书 Permanent Record 在亚马逊上已经可以看 中文版 了。根据斯诺登的 推文 ,中文翻译版 删除了一些内容 ,这让他比较不满意。我是通过亚马逊的读者评论知道这个情况的。即使我对斯诺登的书感兴趣,我想中文翻译版也没有什么必要去读了。想起来,这种情况挺让人尴尬的。 斯诺登、棱镜门,通过媒体的报道,可能已经众所周知的,特别是经常上网的人。现在,棱镜门的核心人物写了一本书,我们却不敢或者不能依照原文呈现其思想。作为读者,如果不去调查一番,那么通过中文版读到的就是审查者希望你了解(认为你可以了解)的内容,他不希望你了解的,你不知道。 无论是审查一本书的一部分内容,还是审查网络上的内容,我觉得都令人挺失望而尴尬的。我觉得如果我很想了解棱镜门和斯诺登的故事,他的书和他的言论是不可能错过的。可是当中出现了审查,我对其了解的过程被破坏。审查者的判断——实际上也是偏见——被强加于我。如果我还不自知,不觉得不舒服,那就是一种更令人失望的事情。尴尬的地方在于,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掩耳盗铃的故事不是很可笑吗?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审查书籍和互联网是遵从法律的要求。那么,按照道理,我们可以设定一个网站,或者发布一个标准,告诉读者根据法律,哪些内容不可以传播、阅读。如果有这样一个列表,我想如果我要写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我就可以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内容是否能够发布。否则,这种判断的权力就被某些人掌握,而且很可能被随意使用,正好破坏了法律的明确性属性。类似的还有电影。电影的审查也是模糊的,在被批准上映之前没有人敢保证一部电影能够通过审查。分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我认为是模糊了界限反而有利于审查者作恶。 不管是书籍还是电影,倒不是说原始版的就最佳。重视和保护原始版的、最初版本的态度,我认为是对其创作者的尊重。二手的东西,总是让人不舒服。国内网站的新闻,包括不少自媒体的东西,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其缺乏原始内容的链接。有时候,作者都把原文的截图都放出来了,就是不告诉读者这个链接在那里,需要用户使用 Google 去搜索。然后,一些情况下,原文的部分意思就被翻译出来告诉给读者了,省略下的内容和意思似乎不值得读者知道。读者倒也配合,似乎特别信任那些截取的东西,或者是毫不在乎。和阅读审查版书籍一样,这既不正常,也不合理。 如果一篇报道或观点文章到处都是超链接,可能确实会影响文章的美观。不...

解决新闻订阅邮件无法收到的一个可能的办法

我以为订阅新闻是一种 不错的新闻阅读方式 ,著名的媒体比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 NPR 、 CNN 等都有很全面而详细的简报栏目。一个事实是,一些订阅内容我们可能觉得不好而取消了订阅,而后又想重新订阅。有时候可以使用 Gmail 自带的“取消订阅”按钮来实现取消邮件的目的。 并不是所有的邮件订阅服务都能够经受用户反复的“折磨”,我最近就遭遇了一个状况:无法收到自己已经订阅的邮件。我突然发现,Gmail 也许能够帮助我解决此问题,因为 Gmail 邮件地址用户可以随意地添加点号,并不影响邮件的传递。我在自己的邮箱地址中添加了 2 个点号,很快问题解决了,订阅服务把我的邮箱地址当成新的而开始推送邮件了。 总之,Gmail 邮箱地址的写法有很多种,善于利用其写法不同但接收者一样的设计,能够达成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越来越喜欢《傲骨之战》了

几年前看完《傲骨贤妻》之后就没有特别看其衍生剧《傲骨之战》( The Good Fight )。现在看到第三季,觉得后者仍然是非常不错的美剧。 《傲骨之战》以及之前的《傲骨贤妻》都是以律师行业为素材的美剧,其中有很多法律诉讼。电视剧中所展现的法庭场面和律师生活可能并不是真实世界的样子,不过其涉及的诉讼题材是比较接近真实的,比如离婚官司、言论自由、种族问题等等。一些真实案例也被改编成剧集搬上电视屏幕,既新鲜又刺激。 虽然它们是法律题材的美剧,不过我认为其主线是主人公的感情和生活,法律纠纷只是一种补充。《傲骨》两部剧展现的女主人公都是坚强而厉害的角色。比较而言,我认为后一部的剧情设计更为真实,它的女主角戴安·洛克哈特在前一部里是女配角,是一个坚定的左派,靠自己的能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却仍然有很多痛苦纠结的事情需要解决。 《傲骨之战》在贴近现实方面比前一部更为“夸张”,当中对 Trump 政府下的美国社会问题有比较全面的涉及,比如假新闻制造工厂和阴谋论。NSA 监听美国人通信信息的设计从前一部延续到了此剧集。无论电视剧有多么接近现实的描绘、讽刺,我相信看电视的人大多数只是会微微一笑,觉得,啊,编剧居然联系到这个事件了。因为这毕竟不是纪录片。编剧的创作空间很大,把现实政治激烈、紧绷的场面缓和了下来,作为人们晚上消遣、放松的东西。 当然,也可以把《傲骨》美剧看成是左派的宣传作品,其中对右翼的嘲讽是比较常见的。也就是说,此剧有左派偏见。我只是觉得,偏见不一定是坏事。电视剧的偏见,媒体的偏见,都比较正常合理。因为创作它们的都是人。只要是人,就会有偏见。 现在一些人喜欢给媒体打上“偏见”的标签,似乎这样,这种媒体就不值得信赖了。据我观察和搜索,并不存在绝对中立的媒体。如果是机器人写的新闻报道,我们仍然可以说它带有偏见,因为程序仍然是人设计的。我认为偏见既观点、态度,有观点的差异,并不是坏事。 我认为比较不好的,是对事实的扭曲,那比媒体的偏见更为可怕。事实并不掌握在一个人或一群人手中,所以我们应该让各种不同的报道显现出来,用比较可靠的报道戳穿比较不可靠的报道,用更可靠的报道否定比较可靠的报道。如此往复,就像科学发现一样,给自己的发现留下错误的余地,科学才会进步。 再有,我认为确立派别有时候是一种比较无聊的想法。人完全有自由在一些事情上比较左,在另外一些事情上相对右。如果你因为左就反对...

新闻到底是看什么

我 上一篇文章 谈了我对言论自由和审查的看法,简单说我的观点是:言论应该绝对自由,审查绝对的不合理。这里的"两个绝对",我认为非常贴切,如果不绝对,反而会出问题,审查因此就有了理由。事实上,审查是不应该有理由的。如果审查是为了自己,眼不见心不烦,那无异于掩耳盗铃;如果是替其他人审查,其他人作为成年人的尊严何在? 我后来想一想,觉得还应该补充一些信息。我们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观点希望其他人能够看到,或者在别人的贴文下面发表评论来与其他人讨论,前提是:平台和贴文的作者有权处理你的言论。网络平台一般为了保证中立,会有具体的服务条款和政策,如果你违反了,你的内容被移除是在所难免的,因为你破坏了规矩。这个规矩明确而透明,不是那种不能言传的东西,后者服务于审查。如果你是在个人的贴文下面表达观点,那么贴文作者有权利管理你的内容,甚至审查你的内容。因为个人没有义务去保证你的言论自由权利。 尤其是前者,一些人不理解,似乎在一个墙外平台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似的。没有多少人阅读平台的内容政策,不过确实有一些内容是不被欢迎的,因为平台的使用者众多,平台需要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过,平台审查和清除一个人的内容,需要足够的理由和透明度,还应该告知其作者。不可以悄悄地进行,像审查那样霸道、阴暗。 言论自由的一个核心方面在新闻自由,这对一个社会是特别重要的。新闻自由了,就使得媒体的报道内容和倾向千奇百怪。如果我们相信普通人的智力和理智,没有不要担心他读了什么不对的内容。就算这些内容造成了不好的后果,不是还有法律可以进行参考和惩罚的吗?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相信人的基本能力,又相信法律的公正,不需要担心不对的、不好的新闻报道发表出来。不可能所有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差,自由能够确保更好、更真实的一些内容得到传播。 《好奇心日报》是我几年前发现的一个不错的网站,我不止向一个人推荐它。这个网站的内容有深度和广度,其价值观则很合我意。不过它近几年遭遇了几次整改,现在几乎没有什么新的报道内容了,主要项目是 "大公司头条" 。几天前我看了一则它的头条报道,下面一则评论大意是这个头条几乎是《新闻联播》的翻版了,只不过侧重的是负面新闻。 我猜想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倾向,即不希望看很多不好的新闻,需要看一看好消息来缓和情绪。我知道 CNN、《华盛顿邮报》的邮件订阅推送里也有一个类别,向读者介绍...

农村人的生活习惯问题

我是生长在农村的。以前的农村在我印象里的,是很多人按时出门干活,太阳落山天快黑时回家。那时候的冬天,河面上、稻田里都结一层大约 5 cm 的冰,小孩子在上面玩耍完全没有问题。现在的农村我的家乡,已经没有多少人了,过年的时候人也不多。至于冬天,几乎都没有下过雪,河面一层很薄的冰。不知道这算不算全球气候变暖的证据。 农村生活是辛苦但有秩序的。辛苦自不必说,完全依靠老天和自己的体力保证吃饱穿暖,钱几乎是没有的,不可能花很多钱。至于秩序,我的意思是农村里很多事情都有一定的规矩和顺序,到什么时候做什么就像种地一样,不需要通知说明。 我觉得农村生活比较欠缺的是现代的卫生习惯和基础设施。首先,是吃水困难,不容易吃干净的、水质有保证的水。其次,是厕所卫生不好。不说农村,一些城市的厕所卫生也很糟糕。城市里自己家的厕所可能都很干净,只是对于公共厕所,因为是公家的,就没有必要善待了。这是集体生活公德缺失的表现。第三,我认为是厨房卫生。我们那里的农村人喜欢用灶烧火煮饭,可能几百年都如此,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不过,那确实不干净和方便。 现在农村在进行精准扶贫,不少人搬进了新的住房,其他人也有比较好的房屋。然而我上面提到的 3 个问题,至少在我们那里,没有得到解决甚至关注。当然,比如说自来水,也是有的,不过其水质处理和控制,我感觉不过关。经常性的接出来的水很浑浊。至于厕所和厨房,没有人想要改变,因为以前就是这么过的。而且,农村没有集中废水、废物处理,老百姓不可能愿意花钱去投资建设,所以厕所的废物基本就靠大自然消化了。 一些企业把工厂搬到农村,我认为就想钻这个环保的空子。环境保护意识很多人没有,所以并不关心企业怎么处理、处置废物,只要不侵犯到自己就好了。 至于厨房,那更是一个家庭自己的事情了。吃的干不干净,只能依靠自己去关心。我觉得天然气、煤气是比较好的厨房能源,然而在我们那里没有一家舍得购买煤气做饭,而是使用柴草,这非常不卫生,也破坏了绿色植被。这可能也和农村人手头能用的钱并不多有关,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在生活上支出这么一部分,是很难承受的。 这些问题对于进了城的农村人来说,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公共卫生习惯的养成是主要方面。对于那些没有进城一直住在农村的人来说,则不成为一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一些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理念该如何进入农村的家家户户,成为人们的共识。

五四精神

大约半个月前是五一假期,也临近五四了。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 德先生、赛先生 是五四运动的重要概念。我觉得,即使现在再提民主、科学,仍然不过时。国人仍然缺乏民主、科学的精神气质。 首先说民主,一些人似乎很痛恨它,还有人将民主区分为西方的民主和东方的民主。我觉得民主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在政治组织上,以及思想观念上,特别是精神层面。无论东方、西方,在这些相对基本的层面,我认为是没有差别的。且不说一人一票的选举或者代议制政府,就算是一件小事情拿出来让大家讨论,也算是民主的一种形式。和民主对立的是不民主,即“一人说了算”的做法。民主,就是要允许各种不同的观点自由地表达,然后根据人们的投票来决定如何进行下一步。这个过程中,没有权威,不论对错。 一个人发表观点、写一本书或者拍一部电影,可能因为个人的能力原因,或者是外部因素,而没有很好地传达出“正确”的东西。那么,我认为他的言论也是很有价值的,因为这是他的权利。另外一个人,包括其他所有人,可能凭借自己的能力、见识,在言论层面对其不同意的看法进行辩驳,唯独不能不让不同的看法公平的出现。 我前面说发表言论是一个人的权利。权利意识,我认为就是要珍视、重视这些基本权利,把它放到最重要的地位上。因为权利面对的是几乎所有人,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其他人的权利,比如他发表观点的权利。我们可以不同意,但不能够不允许他发表。因为如果你不保护其他人的权利,实际上,你也放弃了维护自己权利的基本意识。一个人不了解自己的权利,我们很难说他能够理解民主生活和民主的精神。 第二方面是科学。科学和民主一样,不认可权威。科学就是要质疑,哪怕质疑本身是错的。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质疑和挑战。科学精神的一个核心方面,我认为是要重视证据。一句话、一个新闻、一条转述信息,你怎么能够相信它就是最原始的信息?所以新闻报道方面非常基础的就是引述原始链接,如果没有,就应该质疑。往大了说,一个论据,怎么才可以判断其是可靠的?需要自己仔细的调研。不过我看到一些情况,虚构的论据在文章中大行其道,没有多少人考虑论据的真实可靠性,因为观点已被认同了。这可以算是一种自我陶醉和麻醉。 反观我自己,我认为最欠缺的,就是不能容忍不同意见的能力。容忍不同意见,倒不是说不关注别人的见解,我觉得根本的是搞清楚对方所持不同观点的原因。这些原因可能是有道理的,尽管自己在大的观点层面不同意。 我有尝试去看一...

任何人不应该有任何理由来替我审查信息

我是 6 年前在 YouTube 的一个视频下面发表了如下评论: 饱受诟病的防火墙的确阻碍了中国网民和世界的交流,其实不仅仅是社交网络,很多优秀的网站在中国都无法正常浏览。可是,这种审查制度保证了执政者的权力不受威胁,并且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网民和审查者在不断的博弈过程中得到了经验和进步,并且这种局面还会继续进行下去。 Anti的观点是理智的,即不否认事实的存在,也看到了局面改观的未来。 然后几天前有人回复我说: 但至少在今天的2020年看来,防火墙是正确的😂 看看我 6 年前的言论,我认为还是比较温和的,今天,我对墙和审查的痛恨与日俱增,我认为它应该是互联网里最为邪恶的一股力量。 举例来说,如果说我们是儿童、小孩子、未成年人,那么我们可以使用 YouTube Kid 而不是 YouTube 来观看视频,前者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由家长控制,内容也适合于儿童。此外还有 Family Link,家长能够通过此应用控制自己孩子的 Android 设备,保护他们。到了这些未成年人长大后,无论是他们的家长还是他们自己,我相信不会再认为有人使用一些工具、过滤器过滤自己接触的信息,是合理和应该的。如果说是,那么他们是否默认自己没有长大而不具备成年人的心智呢? 长大后,我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其中就包括我们接触到信息后的后续思想和行为。这就够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还有许多人担心自己接触到什么不应该的信息,而特别倾向于有人替自己做主、过滤好信息,然后再去看。有一个基本的事实我认为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对于任何信息,我有自己的眼睛和大脑去分析判断,我不希望、也不需要任何人提前给我过滤一遍,似乎我自己没有这种能力一样。这样获得的安全感,完全是对我这个人的侮辱。 多年以来,我都非常确信,“审查”是没有任何道理的,我不会认为在什么时候进行审查和信息过滤是必要的。我们可以不同意其他人不同的看法、观点,也可以反驳别人的言论甚至事实,可是如果我们通过屏蔽别人的信息来确保自己的信息的正确,那是大错特错。这个“审查”的举动,恰恰证明我们对自己的“正确性”不够自信。